平凡的小事 - It's the Little Things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胜利二小语文“共生课堂”的师生成长

Rosalind
创建于2023-03-26
阅读 21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语文教研时。为了强化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语文“共生课堂”,3月21日—3月24日,胜利二小各年级全面开展了语文主题教研活动。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李文慧老师以"虹"为切入口,利用图文谜语加深学生对字形的了解,借助巧妙设计随文识字,抓住重难点,聚焦关键句,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精彩课堂结束后,徐莹主任带领一年级语文老师开展了教研,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和设计思路让大家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更加清晰而立体的认识。每一次集体研究,都是教师的共同进步;每一次课堂学习,都是师生的共同成长。

“拨云见日始得意,一树梅花一树春”。张兰婷老师选择《猫》作为执教课题。她设计了“明确目标,预习检测”、“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归纳总结”等四个教学过程,训练学生感受语言中的情感的能力,以及运用技巧进行写作的能力,品味老舍先生“矛盾之中尽显喜爱”的韵味。课后四年级教研组认真分析本课的教学,充分认可了张老师的语文课堂,同时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不同形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猫的特点。并探讨了单元整体教学,如何找准语文要素落脚点,把握语文要素着力点,落实语文能力增长点。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闫纪乐老师讲授自述性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自述性童话的难点在于叙述主体的转换,一旦地顺利转换过来,这种叙述方式又是儿童乐于尝试的。因此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如果有一天,你吃了一颗缩小胶囊,也变成了一只小小的虫子,你身边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置换角色,“我”变成小虫子,小世界变成大世界,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虫子的烦恼与快乐。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发现、创造,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生长的沃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王如意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人物描写一组《摔跤》片段课堂。王老师结合片段中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为目标,提炼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以学习动作描写体现嘎子“嘎”劲为线索,构建课程情境、细读、实践三大模块,课堂环节流畅完整,课堂表现精彩。五年级组教研就本堂课设计中的重难点突破问题进行了着重探讨。本课课容量较大,导致重难点的集中突破较为零碎,在情境创设中有所欠缺,这就意味着共生课堂浮于表面。因此,五年级组将继续思考反复修改本课设计,研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共生共长”。

蒋娜老师的《花钟》课堂,以花朵图片导入的方式,采用找关键句——修改关键句的形式理解大意,课堂中让每位同学成为代言大使,为自己喜欢的花朵代言,引导学生从花朵的颜色、姿态等方面去描述花朵,感受花朵开放时的千姿百态。三年级教研组相聚于办公室,进行了课后的研讨活动,围绕本单元的活动主题和语文要素,探讨如何变“顺师而教”为“顺生而学”,教学设计既要尊重学生的“起点”,又要满足学生的“生长点”。

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共生课堂”研究、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老师们一定会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远!

阅读 21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