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联考宇华“五位一体”教研

宇华教育-聂林峡
创建于2023-03-26
阅读 2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四省联考是教育部命题,是高考前的权威预演。针对2023届高三老高考新课标进行的一次适应性联考。社会关注度很高,将为23年高考指明方向。为此,宇华本周进行了专题教研,通过“做-讲-研-评-命”五个步骤,完成教研。高中三个年级共同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学习新高考命题的深入教研。

主题教研周计划

讲评-展示-研讨教研工作安排

物理组 高二年级宏志班靳祥分享

尖子生教研室 孔老师点评

青年教师反思

高中物理新高考试题分析

一、试卷特色及分析

   试题侧重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的情景资料新奇。试题重视基础知识、核心知识、骨干知识,试题资料理性回归:侧重基本看法基本理论的应用,重学科综合分析能力,题目情景侧重开放性设计。考察学生创新意识和逻辑思想能力。

二、具体题目分析

14、常规的核反应式的计算

15、基本的光学题目,折射率的基本计算

16、由基本关系位移时间关系代入计算

17、碰撞问题,通电导线切割磁场

18、匀强磁场的旋转圆的临界条件分析

19、天体的运动,低轨高速短周期特点考察

20、电容器的决定式内容考查

21、电磁震荡及相关周期的考查

22、控制变量法的基本实验思路

2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基本的计算方式

24、整体法,隔离法的基本应用,第二定律应用

25、带电物体的受力分析问题,注意计算问题

26、动量定理的基本应用问题,碰撞问题,注意机械能守恒问题

三、教学反思

    新高考题型较新,无选修,所有内容转为必考内客,无电学实验内容,新物理情景较新,急需学生提升情景分析能力,及知识点综合应用能力,考查较为细致,要求学生有计算能力,运动学中公式的选择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科学思维,内容不断更新,课上引导,提升课堂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物理试题分析思维能力。

历史组 高二宏志班郑豪分享

讲后组内交流

高中地理 尖子生教研室成员马丹老师分享

组内解疑交流

高中生物 高二宏志班杨乃江分享

四省联考试卷分析体会

罗正彬

一、杨乃江老师的试卷分析

1、试卷的构造、题号的变化

  6个选择+5大题的结构,没有选考内容,题号从31到35。

2. 试卷内容分析和新高考的思想体现

  选择题第2题和大题31、33题是新高考思想体现的题型,以信息阅读为载体,要求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选择题1.3.4.5.6紧扣教材,难度较小,重基础

  大题32、35题也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应用,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

    34题实验设计源于课本的鲁宾卡门实验,是课本实验的一个再现过程

二、小组分析讨论意见 

1. 课本基础知识为载体的核心思想不变,课本内容要讲透,高度重视课本,用好课本。

2. 加大背诵,先有背诵,才有理解和应用;另外必要的练习量必须要达到,光有理论学生训练跟不上是无法理解应用的。

3. 讲课内容上,新课改的思想要渗透进去,应减少结论的生搬硬套,要分析原因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这样?

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怎样去组织语言规范答题的能力,需要有计划的去推进。

4.初步探讨结果:2023高考备考方向,稳为主,稳中必需有新。长句练、图形分析能力、表格的处理能力、现象的解释能力等需要分项去突破。

高中化学 高二宏志班姬磊磊分享

心得体会

  变化:新高考的最大变化没有了选修,有机成为了必考内容。

  选择题从7-13题。

  第7题变化不大,主要考察了材料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比较容易得分的题,让学生弄透彻材料的分类。                 第8题考察了有机,出现了缩聚反应,是老高考未重视的内容。第9题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陌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第10题的A选项考察的强酸制弱酸(酸性强弱:碳酸>次氯酸>碳酸氢根),学生容易弄不清楚产物是什么。11题考察了滴定,出现了酚酞作指示剂会产生系统误差,是之前没有注意的知识。12题考察了结构化学。13题将电化学和结构化学相结合,题型比较新颖。

  27题考察了工业流程,和老高考查内容相差不大。 28题考察了实验,平时要求学生把实验仪器都记清楚,把容易得分的题拿到,对于最后一问的计算适合于基础较好的同学。29题考察的反应原理的相关内容和老高考内容变化不大。30题考察的内容为有机,变动比较大,之前我们的重心主要放在了结构,对于我们老师也是需要重新学习的内容。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2.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知识的深广度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高中英语 高二宏志班陈静 葛婷 居里分享

高一教师反思

     四省联考试题剖析学习心得

  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科教师,新高考一直是我们研究学习的一个课题。今天,通过三位高二年级老师对四省联考试卷的分析,我对新高考背景下的英语考试和英语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从考试层面来看,新高考在命题上有一些变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高考英语题型和分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阅读理解总题量没有变,但分值提高,并且由对细节理解的考察转向侧重于对主旨大意的把握,而完形填空题量减少,分值降低,从对词义的考察转向对语境语篇的整体理解的考察,这都反映出对学生关键能力中的知识获取能力群要求的提高;删除改错题,增加读后续写,大幅提高作文比重,这就要求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不仅能对知识进行“复现”,更重要的是能准确、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

    2、新高考英语在命题趋势上坚持以新高考评价体系为指挥棒,体现对英语学科素养的考察。比如,在本次四省联考当中,A篇阅读与教材Unit6 The Admirable相联系,B篇阅读提到的沙漠治理和七选五涉及的海洋过渡捕捞与教材Unit 8 Human and Nature紧密相关,这体现出“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C篇阅读介绍了金斑蝶的迁移,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体现了“综合性”的考察要求和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的考察;七选五难度较大,对学科素养中“思维品质”的要求极高;语法填空侧重于对基础语法的考察,本篇对谓语和非谓语的考察尤为明显,属于“必备知识”的考察内容,体现出“基础性”的考察要求;读后续写通过地道形象的语言提供了一个救助小松鼠的情境,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补充合乎逻辑的情节,引导学生合理地解决矛盾冲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

  通过本次试卷分析和研修活动,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上应该积极做出改变和调整,顺应新高考的趋势,迎接新高考的挑战。具体做法如下:

    1、要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尤其对于起始年级而言,学生必须要注重知识积累,对基本的单词和语法知识的掌握必须扎实牢靠,这样才能为高二高三乃至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牢固的地基。

    2、要注重能力培养。新高考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关键能力进行锻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拒绝“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要坚持育人导向。“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而要实现育人的目的,我们应该像聂主任提到的那样,要做到“眼里有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这届高一已经确定要采用新高考的题型。既然方向已明,我们就无需彷徨,只需要坚持以新高考评价体系和英语学科素养为导向,积极适应新变化,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高中语文 高二宏志班付志宏分享

  新旧高考之际,在高考可能会涉及到新高考内容的情况下,教务处组织了这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由高二语文教研组长付老师主持。付老师依据安徽、黑龙江、吉林、云南四省联考试卷给我们详细的分析了新老高考的不同之处。收获满满,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现代文方面:阅读篇目由三篇变为两篇,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保留,字数有所下降,但难度加大,主观题增多,重在考察理解和表达能力。第一篇论述类文本增加了两个主观题第4和第5题,第4题考察信息筛选,第5题考察科普文的文本特征。科普文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往往是被忽视的一类文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并补充这类文本的知识。

    小说阅读第9题考察反套路命题。虽然知识点还是老知识点但是文本却不一样,答题自然也不一样。提醒我们在注重知识点的同时要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平时讲小说或散文的时候要给学生分析文本的整体思路和主旨,不能只讲与题的相关内容。

  2、文言文的考察字数增多,增加了问答题,难度增加,在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字词的考察的同时,也考察对文章意思的理解。文言文一直都是普通班同学最头疼的文本,虽然困难,但绝不能放弃。今后的教学中文言文字词、翻译仍是重中之重。抓基础,培养能力。

  3、语言文字应用题和平时训练的差别不大,今后继续保持相关练习。

    不管怎么变,只是考察形式发生了变化,考察的知识点不变,基础知识不变,语文素养永远不会变。

高中数学 高二宏志班蔡言歌分享

尖子生教研室周老师点评

  2023新课标老高考适应性测试(四省(安徽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云南省)联考于2月23日和2月24日举行,主要针对新教材老高考的四个省份。此次是教育部考试院命制的适应性测试卷。而我们高一是河南明确新高考的第一届,应从中学习,并应用到我们日常教学中。

  四省联考数学卷带给我们的导向信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区分度加大了,这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强化高级人才选拔的必然取向;

2.考主干知识,考常规方法的考向坚如磐石,新课改精神的全面落实逐步到位,搞题型,玩套路,耍大招,不灵了;

3.“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背后逻辑十分清晰,以情景为载体,串联主干知识,体现核心素养,常考常新,应是今后命题的常态。

    总之,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已是高考数学的主旋律!

  这些东西无一不体现是新高考“怎么考”,都是新高考评价体系完美体现。要求我们尽快适应新高考。

    从这次考试来看我们之前的一些方法是完全不行了,比如纯刷题策略不适用,一些做题模型也失效了。需要我们调整我们备课方向,让学生提前适应新高考命题下的改变。

    一、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同学们要下意识地练习证明题,课本上就有不少证明题了,一定要反复琢磨。这份卷从第7题开始就处处充满了对逻辑推理的考察要求。

    二、回归课本,回归基础

    教材是最好的备考素材,请同学们要至少看一遍所有课后习题,自己把“看上去没思路”的题多做几遍,争取能自己做得出来。除此之外,教材上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内容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仔细阅读并思考这部分内容,多想想“为什么”。将课本钻研透,并用好变式题。

    比如,第20题(概率题)有很多同学可能无从下手,其实这题考察了证明数列单调性的方法以及超几何分布,书上有几乎一模一样的叙述。超几何分布单纯是考察定义与性质,而证明数列单调性的方法位于人教A版“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一节的“探究与发现”部分(82页)。

    课本是基础,一定不能放弃课本,选择使用教参上课,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提升阅读量和学习能力

  这次的11、12、15、16、22题都是阅读量极大的题目。同学们如果想突破120分,不能惧怕阅读题干较长的题目,而是要迎难而上,抽丝剥茧般分析题目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这对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大的要求。而学习能力恰好符合《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的“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的选拔要求。

    比如这里第22题(2)问的证明题非常陌生,没法用所学知识解答。那很自然的,只能用题目所给的信息解答了。

    结合已有的学习资料去梳理一些经典题型的备考方式只是在提升同学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并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果在备考过程中一直把时间花在梳理经典题型上,只能让自己对高中数学内容产生刻板印象(即哪些知识必考、哪些知识必不考等错误观念)。只有面对新知识的时候知道怎么去处理它们、应用它们,才能提升学习能力。所以同学们要适当地阅读与数学有关的文本。

    四、不夸大难度

  本次考试难度是大,平均分不高,但高考实际的难度并没有如此之大。并且这张试卷上也有很多是中低档题,也是我们基础题,这些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必须拿到分数的。对于宏志班来说是基础题,对于普通班来说是得分项。在高考中,中低档题所占比例并不低,我们首先要这部分拿到,让学生在日常练习中,保证正确率,保证做题速度,才有机会去做难题。

    五、及时补充知识

  虽然我们在这次考试中很多补充的知识和二级结论没有用到。但是不能保证以后考试都用不到,所以我们该补充的必须补充,比如极限思想等。只有及时补充,学生在做题过程可以知道往哪里去思考,如果这个过程没有,碰见一些难题,没有思路,及时有思路,做题过程会很复杂,计算量也非常大。

    六、培养学生心态

  本次考试题干字多、细节数据多、不易理解时,就考验心态了,所以需要学生不浮躁、耐心、心态平静。难题有挫败感不怕,说出来让心里舒服,然后我们尽快调整学生状态,不只是对某一个人难,而是大家都难,所以理性面对,理性分析大于厌烦失落,坚决不能因为这一次而影响接下来的复习。

     


阅读 2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