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I一个“蠢”字,何以价值十万金?

云飘长天
创建于2023-03-25
阅读 2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本文导读:


    说到“蠢”字,我们头脑里首先会想到愚蠢、愚笨、笨蛋等含义,那么“蠢”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正是这个“蠢”字的破译,使破译人获得了10万元的奖金,一时引发热议。从“蠢”字构型看,是由“春”和两个虫(䖵 kūn 昆)构成,“春”呢,又由“艸、屯、日”构成,“屯”字是“春”的本字,也是“蠢”的本字,下面我们从“屯”、“春”、“蠢”、“憃”、“惷”等字解读分析。


“屯”字字形演变


    屯,读作tún或者zhūn,最早见于甲骨文 。《说文解字》:屯,难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一,地也。尾曲。 “屯”,甲骨文字形就像一颗饱满的种子,下面的根紧紧扎在土壤里,上面冒着芽,正锐气腾腾地往上钻,艰难地冲破土壤的阻挠,长出地面,因此“屯”字本义是艰难。

 篆文字形变化较大,就像代表种子的“屮”贯穿了“一”,这里的“一”表示大地。顺带说明一下,一颗小草“屮”, 读chè ,表示草木刚长出来,也读 cǎo ;两颗小“艸”称为“草”;三颗小草称为“卉” ,所谓花卉,就是花和草;四颗小草称 “茻” ,读mǎng,草丛,草莽。  

 “屮”字字形演变


    “屯”就像草木初生的卷曲包裹之形,所以有卷曲、包裏意思。如打盹儿,就是用眼皮把眼珠子包起来;用快刀斩岩石,就会发现刀刃被卷起来了,那就是“钝”。

   后来还引申为聚集、驻守,用作名词时又有屯子、村庄的意思。 如“军屯”、“屯垦”之屯,就是建有一圈防御性围墙的寨子,以后演变为村落。黄山市屯溪地名,就来源于三国曾 “屯”兵“溪”上,以及有29条河流、溪水汇聚那儿而谓之屯溪的两种说法。

    “屯”是“春”的本字,在甲骨文的卜辞中,“屯”常会代替“春”出现。

说文解字/春




 “春”字字形演变


     “春”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由“艸、屯、日”构成,为了更好的表意,甲骨文左边,上下各有一颗小草,中间是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简直是一幅生动的图画。表示春天气温回升,草木生发。《说文解字》认为“春,推也”。现在隶书写作“春”,也写作“芚”。“屯”也表示声音,此处读zhūn,“屯” “春”声音接近,“草”和“屯”合在一起,构成“春”字上半部分。

 关于“推也”这个的解释,清代说文学者桂馥引用《五经通义》解释说,冬至的时候,阳气藏于下而阴露于外,故而寒冷,到了春天,阴阳相推,阳气上升,产生推力,万物从而复苏。在古人那里“春”一直作为四季的开始,更是作为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首要之季。唐代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些都是说“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唐人呼酒为春。如:春杯,指酒杯; 春酎 zhòu,指春酒。酎,醇酒,泛指酒。春还是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如唐朝记录荥阳之“土窟春”,剑南之“烧春”,剑南春酒名由此而来。  


说文解字/ 蠢




 蠢,形声字。从䖵,春声。最早见于篆文,为了更好的表意,在“春”字下面加上两个虫。春天来了,地下的阳气在回归太阳的带动下,一点点地向外涌动,唤醒冬眠中的万物萌生。最早感应到这一阳气涌动的,除了细小的草籽儿,还有蛰伏在地下的小虫子。它们在阳气的催动下逐渐苏醒,一点点地活跃起来,慢慢地,我们就有了一个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世界,这是蠢字原来的意思。

“蠢”字篆书


     24节气中的惊蛰,可以解释这个字,“蛰”是藏的意思,到了春天,天气回暖,春雷始鸣,轰隆隆声音惊醒了藏在地下冬眠的昆虫。“蠢”,《说文》里就解释为“虫动也”。    

    在古文里,“春”常会被读为“蠢”,晋代大学者郑玄说过,“春读为蠢;蠢,作也、出也”。这“作”就是“动”的意思。古书上把“蠢”、“春”互相通假与互训是有道理可寻的,春是蠢蠢欲动的小虫子,是万物复苏,是生命的开始。故而,“蠢,春也”。

    “蠢”字后来引申为迟钝的、愚笨的等含义。那么生机盎然的“蠢”字,怎么会和愚笨沾上边呢。

    这就要说到“憃”字。

说文解字/憃 惷 蠢




“憃”字字形演变



    憃chōng,上面的“舂”也读chōng,舂,捣粟,像一个人在石臼上方手持杵棒。我们常说的“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将其去掉壳的过程称作舂米。古代祭祀﹑宴飨时负责供应米物的官,叫作舂人。

    东汉·王充《论衡·量知》:谷未舂蒸曰粟,铜未铸铄曰积石,人未学问曰蒙。没有舂过的谷是粟,没有冶炼过的铜是矿石,没有经过学习的人是瞎子。

二女舂米



    汉字“舂”下面加个“心”,就变成了这个“憃”。《说文》:憃,愚也。从心舂声。如:憃拙(愚笨);憃昧(愚昧)。“憃”字为什么是蠢的意思呢?本人望文生义:一个铁棒子捣到心了,这人不蠢也变蠢啦。


    《伤寒杂病论》仲景序有“蒙蒙昧昧,憃若游魂”, “憃”字早期版本皆作“憃”,后世注本则多作“惷”或“蠢”。经专家考察,传世文献所见“惷”字实为“憃”之讹字,而“惷”之动乱义在文献中则皆作“蠢” 。“惷,乱也”之解释仅存于《说文》及历代字书中,未见文献用例。

医圣张仲景



    “惷”与“蠢”本无愚义,隶变后“惷”字才渐与“憃”字讹混,因而误承了“憃”的愚笨义.另外在现代大型字书辞书中也存在因对“憃”“惷”辨识不清或未核对原文而导致的错误引文和虚假义项。

    如《春秋传》曰:“王室日惷惷焉 ”  , 这里的 “惷惷” 即“蠢蠢” ,后改为蠢蠢。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愚惷之人,不足多诛。” 愚蠢的人对朝廷没什么害处,不值得去杀。“惷”在这里也是与“蠢”通假。

    《诗经·小雅·采芑》:“蠢尔蛮荊,大邦为仇。”  周宣王时方叔奉命南征荆蛮。诗中说荆楚的南蛮太愚蠢,竟然敢与大国的周朝结仇。

   《礼记·乡饮酒义》:“主人必居东方,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  主宾在堂上,主人一定要坐在东方,因为东方是春的位置,春是万物蠢蠢欲生的意思。

 有人认为,这三个汉字,“憃“字才是里面最正宗的汉字,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并有汉字来源,后面两个汉字是演变而来的,

“蠢” 、“惷” 、“憃” 是形音义有关联的三个字, 后来 “蠢、惷、憃” 三个字统一用作“蠢”。


说文解字/破译一个“蠢”字,价值10万元



2016年10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一则“悬赏令”——“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奖励计划”公告:破译出还没有解读过的甲骨文的,单字奖励10万元。

    自公告发布至今,仅有一人获奖,这个人就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蒋玉斌。

    2020年,蒋玉斌凭论文《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获一等奖,奖金10万元,是目前唯一拿到这笔奖金的人。

古文字学者蒋玉斌



    获得10万大奖的文章中,将“屯”读作“蠢”,正是由于“屯”字本身就是春,而春就有蠢蠢欲动之意。《广韵》曰:“春,蠢也,蠢兴也”。《说文解字注》亦云“春之为言蠢也”。

    他说:“殷墟卜辞数见用在作乱方国名称前的一字,旧无确释。根据细致的字形对比,该字可确认为‘屯’,主要用为蠢动之‘蠢’。”

    字形是“屯”字,但释读时却成为看似完全没有关系的“蠢”字。蒋玉斌进一步解释,商周时期有一些动乱、不安分的方国,需要通过征伐加以平定。那么,古书上一般怎么称呼这些方国呢?他说:“比如动乱的夷方,就叫‘蠢夷方’ ; 动乱的盂方,就叫‘蠢盂方’。这样释读了甲骨文‘蠢’,顺势也就解决了西周金文的‘蠢’,像‘蠢淮夷’ 、‘蠢猃狁’(xiǎn yǔn显允),这些都是先动乱、后被征讨的方国部族。”

 这种解读一出现,文句一下子读通了,而且与先秦古书中的说法完全对应,例如《墨子》中的“蠢兹有苗”、《尚书》中的“蠢殷”、《诗经》中的“蠢尔蛮荆”、清华简《说命》的“蠢邦”等。另外,西周金文的写法稍一变化,就跟《说文解字》中列出的古文“蠢”相合。

    为了让读者看得明白,蒋玉斌也尽可能用更加通俗的说法来解释:“‘蠢’本来就有动的意思,古代把一些动乱、不安分的方国部族称作‘蠢邦’等。‘蠢’带有贬斥的意味,现在大家所常用的‘愚蠢’ 、‘笨拙’等意义,其实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但既然想“蠢蠢欲动”的搞点事情,肯定会被强大的王国征讨、平定,这不是自讨苦吃吗?不是蠢又是什么?

小猫蠢蠢欲动



    "屯"的本义也被确认为草木萌芽,文字的形音义或者说字形、字构和字用都研究得比较清楚,基本实现了"完全的释字"。


    有人质疑,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去论证一个古文字,而高额奖金真实反映了甲骨文破译的难度。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出土甲骨约16万片,甲骨文单字4500余个,经过几代学人努力,已经释读出1500个左右甲骨文字,“容易的已经被破译了,没能破译的都是‘硬骨头’,大多既复杂,又不成文。” 蒋玉斌如是说。 

 近十年,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复兴,而要实现文化复兴,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古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而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本文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阅读 2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