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不减来时路,添得朗诵四五声。
为了丰富学生的周末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积极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2023年3月25日上午,常山县实验小学五(4)班希望中队开展了寻访古迹、体验非遗、感受宋诗文化的活动,让同学们的周末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寻古迹——草坪驿站
常山县草坪村位于两省(浙赣)三县市(常山、江山和玉山)的交界处,在常山县白石镇的西部,是浙江省的西大门,古时是南方八省去往京师的要道,素有“两浙首站,八省通衢”之称。唐代在此设置驿站、军营,乾隆元年又设巡检。明清时期,常玉古道愈加繁荣,“羊角车,挑夫、骡驮等,日不下千人”,沿途客栈、商店、骡店无数,因此曾先后修筑大路8次,草坪又是沿途繁华之最,原居民以吴姓为主。
据万历常山县志载:明弘治九年(1477),知县王锡在草坪立“两浙雄镇”,可见草坪曾经的辉煌非同一般。草坪如此举重若轻,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在途经这个交通要道时留下的点滴痕迹。如南宋宰相赵鼎就有诗文《题草坪驿》:“才过常山到草坪,驿亭偏喜雨初晴。麦畦水涨黄云重,柳絮风吹白雪轻。身世自今忘俗虑,宦途从此快吟情。魏公已绰江西镇,犹有甘棠颂政声。”诗人身处官场,宦海深沉不能自主,过草坪时正是水涨云重的春夏之交,面对雨后初晴风吹絮飞这一派怡人的景象,不由得陶醉其中,忘记了心头的万千凡尘俗虑。
品非遗——龙门口扁食
馄饨,中国人最大众的小吃之一,在四川叫抄手,在江西叫清汤,在广东叫云吞,在福建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叫扁食或扁肉。而在常山县城龙门路上,有一间专卖扁食的小店——“品香馆”,自清朝末年开张以来至今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被当地人称为“龙门口扁食”。
“白纸包松香,扔在塘中央。听得塘水涨,连忙把网张。”这是常山人形容煮扁食的一句话。“白纸包松香”代表扁食皮薄透,皮里包裹着小小肉馅,清晰可见;“听得湖水涨,连忙把网张”则表示煮扁食的时间很短,20个扁食跟鱼儿一样扑簌着下了水,水一滚就得赶紧捞起。
一碗人间烟火气,犒赏努力生活的人
吟宋诗——钱塘江上的“宋诗之河”
常山宋诗有着鲜明的常山特征和丰厚的历史底蕴,是历史留给常山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诗之河文化研究会,文广旅体局干部郑老师给孩子们介绍:宋代常山江乃是浙江连接南方八省的必经水道,沿岸风景秀丽风情独特,吸引大批南来北往的诗人流连忘返、作赋吟诗。常山江又是一条景观之河,沿江风景秀丽,古渡众多,从石门佳气到十里长风,从紫港浮桥到招贤古渡,“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南来北往数以千百计的迁客骚人无不为之流连忘返、赞叹倾倒,览物之情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游历常山、在诗中描写常山的外地诗人有一百多人,尤其以宋代为最多,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曾几、朱熹等鼎鼎大名的诗坛巨匠均赫然在列。如《过招贤渡》:“归船旧掠招贤渡,恶滩横将船阁住。风吹日炙衣满沙,妪牵儿啼投酒家。一生憎杀招贤柳,一生爱杀招贤酒。柳曾为我碍归舟,酒曾为我消诗愁。”特别是“一生憎杀招贤柳,一生爱杀招贤酒”这两句诗,许多常山招贤人随口能哼、耳熟能详。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觉得以后要多多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古迹、宋诗文化、非遗去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