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齐携手 同筑成长梯 ——江岸区教育局第八期“空中美好课堂”

心理朱老师
创建于2023-03-25
阅读 149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推进,为全区家长及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江岸区教育局“空中美好课堂”于3月24日19:00在长春街第三小学一楼剧场顺利举行。本期“空中美好课堂”由江岸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岸区教育局、江岸区卫生健康局共同主办,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全区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到场学习,各中小学学生家长和教职工全程线上同步观看了讲座活动直播。

讲座中,孙教授从中小学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疫情和数字化的时代特点以及以网络使用为例如何应对儿童青少年发展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孙教授用幽默诙谐的方式生动阐释了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总体发展特点,着重强调不同学段学生的特征。小学阶段属于典型的“过渡”阶段,儿童掌握书面言语并逐渐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学习是其主导活动,小学儿童在语言、记忆、思维和人际关系发展上均有其独特性。与小学生不同,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自我意识高度膨胀,心理发展具有矛盾性,通常被概括为“青春叛逆期”,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的自我发展、情绪发展状况和第二反抗期。

随后,孙教授以最新研究数据为例,科学分析疫情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情绪状况、网络使用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表现为数学和阅读成绩下降、焦虑和抑郁水平上升、网络使用时间延长和久坐带来一定的躯体性症状。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媒体的飞速发展,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和使用网络,自然成为数字时代下的土著一代,特别是“00后”自诞生起就与互联网相伴,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受网络影响。

网络空间作为区别于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的第三空间,具有空间的跨越性、时间的非同步性、人际的匿名性和自我的去抑制性。由此儿童青少年网民群体体现出的基本特征有: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基本拉平、上网设备在未成年群体中迅速普及以及儿童青少年网络依赖和上网时长均上升。总体而言,网络使用对青少年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孙教授强调网络素养作为网络生存与发展的综合能力,是儿童青少年对网络环境能够正确使用、良好适应、健康发展和探索创新的重要体现。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总体水平不高,城乡儿童的网络素养存在差异,上网技能学习能力、上网行为自控能力、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等方面均存在欠缺,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合作,构建我国儿童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训体系。

针对儿童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这一主题,孙教授明确了学校和家庭在学生网络使用教育中的责任。一方面,学校应开设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课程,针对学生的现实需要有组织地开展教育。另一方面,孙教授为家长们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第一,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网络素质,才有管理孩子上网的能力;第二,父母与时俱进,了解孩子的世界;第三,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做到高要求和高反应;第四,增进亲子互动与陪伴,为孩子提供网络的替代娱乐;第五,创建学习型家庭氛围。

最后,孙教授希望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合作,共同构筑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阶梯。本期江岸区教育局“空中美好课堂”,不仅为学校提升学生网络素养指明了方向,还为家长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提供了可行性建议,使全区各中小学校、家长和老师受益匪浅。学校是学生心灵成长的乐园,家庭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避风港,家校携手,助力每个孩子心理成长,守护每个学生安全远航!

武汉六中王宇静老师现场制作讲座思维导图

阅读 149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