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着助动车回家,路上突如其来的大雨,虽然穿着雨衣,但鞋子还是进水了,冰冷的感觉从脚下慢慢凉透上来,这滋味真不好受。
以前不喜欢雨。小时候雨天上学,要穿着沉沉的高筒鞋,打着纸糊伞。因为大家都是把伞带到教室里,课桌上、地上,到处湿乎乎,那滋味也很烦。
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在读了很多雨的诗词之后,对雨的感觉也慢慢产生了改变。
雨本寻常,不同的只是你在雨中看雨的心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杜甫的诗中,春雨很细、无声,温柔,又饱含希望。春雨过后,柳芽新吐,花苞初绽,姹紫嫣红的春景很快就会来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对春雨的描写,和老杜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心情好时,才会有这样的感觉。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眼里,雨成了愁和回忆。秦少游那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雨和愁、梦悄悄挂上了钩。
李义山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得不是景,而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初读陆游诗句时,还以为这只是诗人美好心情的抒发。到后来读懂了全诗,才知道这是他看透世态人情淡薄之后的感悟。或许是有了这样的感悟,才能写得出那首悲绝古今的《钗头凤》。
寻常的雨,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受。
再后来,读到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听雨的时空穿越,正是人生的渗透、融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个“昏”字,道出了少年不懂世故的沉酣,“不识愁滋味”;一个“叫”字,道出了壮年羁旅困苦的辛酸,“识尽愁滋味”;一个“任”字,道出了老年时的无奈和感悟,“却道天凉好个秋”。
雨还在下!诗还在读!人生,还得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