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缱绻,葳蕤生香。撷一束时光,浅藏心间,正是教研的芳华。为了践行新课标理念,探索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实效性,深入推进学校语文学科的教研工作,助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2023年3月25和3月26日,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孙伟主任、徐秀芝主任、闫瑞娟主任、姜哲主任带领11位语文老师参加“和美课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
25日,戴建荣老师执教《司马光》,他从小古文的韵味入手,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把课文读出画面,感悟情感,声情并茂地把学生带入到有韵有画,有情有意的古文天地,真正达到了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
戴老师的《新课标下小学古诗文教学探索与建议》讲座更是高瞻远瞩,他从重诵读、重音韵、重传承、重意象、重积累五方面谈了自己在古诗文教学方面的建议,让老师学习了怎样引导学生去体会诗中的画面感,怎么通过不同的声调传达出的诗句情感,趣味的解读让人记忆深刻。
蒋军晶老师执教《海的女儿》,他从“小人鱼的选择”切入,面对落水的王子救还是不救?面对能够长出双腿但却会失去美妙歌声的毒药喝还是不喝?面对迎娶了他人的王子刺还是不刺?引导学生深思小人鱼明知会失去健康和生命,为什么还是做出了那样的选择,让孩子们在童话的趣味学习中进行了对“美好”品质的思考。
蒋老师在《任务群视域下的阅读教学》讲座中详细解析了他对任务群的三点把握:明确的主题,相关联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最好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并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解释”,“有难题,有阐述,有论证”的课堂才是批判性思维肥沃的土壤。
罗才军老师执教的《学奕》是围绕着一个“趣”展开的,力图打破文言文教学容易陷入的枯燥魔咒,通过给孩子们搭建的一个个阶梯,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训练,训练孩子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课堂的最后环节讨论“故事的真与假”让孩子们的思辨思维达到极致。
罗老师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定位、编排和创新设计》讲座中,讲到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强调语文老师应该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知识,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知识,把碎片化知识转化为结构化知识,把片面知识转化为整体知识。通过一系列专业而又贴近生活的阐述,让老师们感受到语文教学“育人”的价值。
何捷老师执教《田忌赛马》的课堂围绕“齐威王、田忌、孙膑”三个人物展开,引导孩子们逐步走进三位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田忌获胜的前提条件,讨论谁是故事主角,谁是故事的“赢家”。让学生在把握人物对话中,探寻言语背后的思维过程;在言语理解和体察中,感受言语背后的思维之趣,进而在心中树立起人物的形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中所说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何老师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师应有的认识与执行建议》讲座中提出老师在培养学生思辨性能力时应基于学习情境、指向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解决真实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孙庆博老师执教《宇宙的另一边》,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带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到了“宇宙的另一边”。在课堂上孙老师将大量时间归还给了孩子,引导他们尽情想象,大胆畅说……孩子们越说思路越开,越说越停不下来,彻底了打开了想象的大门,让孩子体会到了想象的快乐,有了畅说的欲望,打破了孩子们的思维固化。
孙老师的讲座《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带领老师们学习了新课标的五点变化,提倡老师应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26日,张学伟老师执教《红楼趣事》,他抓住了文中的“笑”字,通过“笑”字让孩子们了解到宝玉、黛玉、探春、紫娟等人物的和睦关系。感受了大观园里日常的生活境况,了解“断”“散”等隐喻手法,同时拓展红楼片段,让孩子们与《红楼梦》的距离又进了一步。
张老师的《打开语文的千姿百态》讲座中说到语文老师应该抓住语言的藤,守住语文的根。课堂中的情景应原自文本语境,贴近生活场景,模拟真实情景。学生也应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认识生活。积极地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思维带动语言,让他们在打开的语文中感悟语言的千姿百态。
赵志祥老师执教《春夜喜雨》,从课堂伊始就抓住六年级孩子好胜心强的心理,引导学生反复熟读古诗,在课堂中注重启发孩子用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描述中唤醒对春雨的记忆,感受春雨的细、柔,奠定了春雨令人喜爱的情感基础,再顺理成章地感受春雨的美好。赵老师颇具韵味和功底的吟诵,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历经了一场古典文化的熏陶。
课后,赵老师带领语文老师们从古诗的意境之美、押韵之美强调了古诗的韵味,从诗词基础规律、找韵脚等方面展开解析,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讲解诗歌教学的基本推进方式。赵志祥老师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富有感染力的吟诵唤醒了老师们感知诗文的意识,激发了老师们诗古教的热情。
魏星老师执教《火烧云》,课堂中聚焦一个“变”字。带领孩子们感受火烧云的“变“,欣赏火烧云的霞光美、色彩美、姿态美,进而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火烧云。从而激发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魏老师的讲座《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学习新样态》,解析了课程标准的“1+6+X”模式,指出了学习任务群都应融入诸多教育元素,都是一个育人的综合体。任务群的设置应是综合考虑学习主题、学习场景、学习内容等因素而设置,是学科内容逻辑、生活逻辑、学习逻辑有机结合的产物,深入浅出地将课文的教学策略娓娓道来。
朱煜老师执教《手指》,课堂伊始朱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作者丰子恺的趣味漫画,让孩子们学会多方面观察,揣摩细节。接着,师生一起探索课文中五指的优点和缺点。整节课,老师都在带着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完成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朱老师在讲座中向各位老师分享了《手指》的教学设计,建议老师在课堂中应让“教、扶、放”贯穿始终,设计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言语实践机会,努力拓宽学生思维广度,培养发散思维,培养语言能力。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左右为师。听课教师们认真观摩名师们的课堂,仔细领悟思索名师们对新课标的解读,感受学生的积极反馈,并细致地记录启发和感受。
观名师风采,悟名师智慧,促自我发展。 教研活动就是一次精彩的思维碰撞,是教师成长进步的扶手,更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器。老师们表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会多向名师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名师为榜样,且学且思,且思且行,以实际行动不断精进自己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