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市绿地小学课后服务时段的课堂上,一节《未来科学家之大国重器》的课程正在进行。 课程中导入了许多真实的工程机械应用案例,学生们变身一个个“小小工程师 ” ,通过真实、直观的学习体验,切身感受未来科学家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大国工匠们在解决问题中的聪明智慧。
世界的吊装起源在哪里?过去我们是如何从井里打水的?现在家里用的晾衣架是怎么晾晒衣服的?科学老师从身边的事情讲起,帮助孩子们展开科学的翅膀,放飞科学的梦想。除了绘本教材外,课程配套的系列独家定制教具,让学生们在动手搭建机械模型的同时,兼具结构及力学原理的学习,在“做中学”。
通过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核心工程组件设计及搭建,深入浅出地理解相关科学原理和制作过程。通过老师对大国重器在设计、研发、生产、应用背后的故事讲解,加强学生对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认识,提升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工匠精神的感悟。
学生们初步掌握了多类学科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与结合的方法,同时掌握了多种加工技术,提高学生对简单材料的认识,增强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这是一门面向小学1-3年级学生的工程机械类STEAM课程,由科大讯飞和徐工机械联合开发。课程围绕装备制造发展及研制历程,深入浅出地融入思维启迪、原理探索、动手实践、反思分享等教学环节,通过"五育融合"的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学习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及相关应用方面的知识。
课后,同学们表示:“从小我就喜欢乐高机器人拼装,这次拼装吊车组合,还是第一次。感觉这个课程很有趣,听了老师的讲解,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看着原来平平无奇的小零件,经过我的双手,摇身一变成了‘精美小吊车’,确实有点小骄傲!刚刚我组装吊车的速度还是我们班最快的!”
徐州是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学校引入这门《未来科学家—大国重器》课程,也是希望在国家政策指导和城市特色背景下,引导学生走近机械、面向未来,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