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班和徽剧

牧僮
创建于2023-03-24
阅读 10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徽剧之源—璜田,是庆升徽剧的传承基地,歙县庆升徽剧团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农民徽剧团。璜田目前保存较好的是下呆台——即璜田戏台,该戏台与原下祠堂相对,坐南朝北,前有占地数亩的广场,始建于康熙50年,民国70年扩建,面宽15米,进深10米,脊高10米左右,檐高8米左右,台高1.7米;台基竖以料石,台口呈八字形,八字墙外壁做成假门、门柱、门楣,饰以细腻木雕;左右副台的壶门、隔扇,都有细腻雕作;檐口大梁正中悬“和声鸣盛”横匾,对联为胡文辉所书:“离合悲欢若阅有声图画,嬉笑怒骂如看无字文章”,整体显得庄严敦厚、金碧辉煌,后台通向化妆室和演员寝室。

徽州以山区为主,盆地只是集中在徽州区歙县一带,也是皖南最大的盆地,都说靠山吃山,家是哪里,根就是在哪里,作为大山的子女,很多都是世代生活在山区而没有见过世面,土地贫瘠,没有资源,唯一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茶叶和戏曲,说道戏曲,这里可以有很多的历史说不尽道不完。

徽剧是徽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它与徽州历史紧密相连,寄托着徽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娱乐缺乏的年代,戏班是唯一的乐趣,而在歙南街源的深山中,却孕育出了几十个戏班子,璜田的庆升徽班是其中的一个。千年古村落璜田,早在唐高宗总章戊辰年间,就有燕氏、李氏、苏氏等先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宋仁宗嘉祐7年,由胡氏先人常侍公(胡学),自咸阳,经婺源、绩溪大石门(胡汝),转徽州、迁定潭(胡世基),安居璜田(胡再还),至今有900多年的历史。璜田村之名,以其地形为四周高山、中间平坦的盆地(上畈田、下畈田),与古代的环形玉器——“璜”相似而得名。按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相地术,该村具有山形蕴美、秀水环抱的特点,古村落坐北朝南,在村头、村尾过去曾保留有大片干径达数米的樟树。如今能见到的是村尾的两棵达800多年的苍天古樟树,它们见证了璜田村的发展!

璜田的戏班源起于1923年—1939年间,戏班的建立还有一段小故事:那个时候冬闲,璜田请了一个外地的剧团来唱戏,但是唱得不怎么样,有外村的人来看戏,觉得唱得不好就喝倒彩,往舞台中间放了一块大石头,闹得戏也唱不了。我们村的人觉得很没面子也很气恼,花了钱还做了冤大头,叫外村的人看笑话,于是村里的大头人物胡汉馀主持创办了“三三戏班“,此班得名有三点,第一点是成立于3月3日,第二点”田“字由三横三竖组成,第三点3月3日为村“上帝”会演戏起班的。

这件戏袍是清朝时期的演员行头,有了100多年的年龄,应该是国宝级文物了吧。

大家所知道的国粹京剧就是从徽剧演变而来的,而徽剧之乡就是街源璜田,在娱乐游戏缺少的时代,戏班子是唯一的乐趣,而在深山中,却孕育出了几十个戏班子,清朝时期的璜田,戏班子也有十几个,可见当时的戏曲产出量非常的高,大小剧本达到100多本戏,真的是演出唱响大江南北,在徽商鼎盛时期,将徽班带入京城,经过演绎与结合,最终形成了京城的国剧,京剧,这给家乡带来无上光荣........

每次演出前,剧团团长总会亲自为每一位演员精心画妆,力求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茶余饭后,这些老师们,都是徽剧的戏二代,甚至戏三代,在诉说徽剧的历史时候,总有些惋惜而悲叹,文革,使大量文物被破坏,损毁,还有大量的剧本被烧毁,对于徽剧的后代而言,这是无比心痛,而又无可奈何? 

璜田徽剧演员家传徽剧上台演出,戏三代和戏四代同框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出有板有眼,唱念做打杠杠的好看!

因为身体原因,老一代的农民演员们无法继续传承父辈留下来的文化,濒临灭绝的徽剧保护迫在眉睫,好在名门之后的老师还有健在,他们回想往事历历在目,而对于传承而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身体原因,他们无私奉献更加亲自收受,將所有的经验和剧本奉献给了新人,在年轻老师朱祝新的带领下,重整了戏班子,恢复了庆升班的发展,让徽剧重新登上了舞台,给大家带来精彩的表演!

阅读 10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