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有幸,能相聚美丽太原参加为期两天的“和美课堂”第十九届全国名师学科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作为一名教师“一桶水”已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我们更需要的是“一汪水”,一汪“活”水。在教学这条道路上需要我们学习的太多,心中怀有憧憬,迫不及待地走进学习之列。
这次培训共有十位名师为我们展示了“新课标背景下最新课例和讲座”,此时我只是懵懂的“学生”,如饥似渴地想学到些什么,为自己的教学指明方向。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让多少老师迷失方向,不知该如何组织教学。本学期我执教的是五年级语文,所以对朱煜老师课例《手指》、张学伟老师课例《红楼春趣》和李祖文老师课例《田忌赛马》格外关注。
朱煜老师所言:“语言学习有三步:入乎其内、化乎其中、出乎其外。”《手指》一课中,由漫画激趣导入本课学习,一幅幅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映入眼帘,并不只是欣赏激趣,更是对孩子们提取关键词,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引领训练。无论是关键句、还是关键词,都可以帮助我们梳理信息、提取信息。句式调整朗读理解举例说明的好处,发现引导学生思考“细节”和对比,进而让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情感,妙在这幽默风趣的语言。从“大拇指”发现生活中像大拇指一样的人,引领走进生活,让每个孩子都能做一个有心人,去发现。最后预习用今天学过的方法体会其他手指,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这是真正的“出乎其外”。学习任务群目的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实践活动,体验真实的完成任务的过程。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跟着张学伟老师走近《红楼春趣》, 捡风筝“风筝声、说话声、笑声”研究语言描写,体会紫鹃的不正常;取风筝品笑,悟不正常;放风筝“说、放、急、摔、指”研究动作描写,体会众人的笑;从探春放风筝,从贾林初识,体会“伏笔”之妙,真不愧是“趣”字当头,一趣到底。语文的根本转变在于由教人做题到教人做事,让我们能像智者一样思维,像能者一样做事,像作者一样表达。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语文应向思维深处打开,向其他领域打开。我们之前的教学都被传统思维所固化,只有彻底打开,确能千姿百态。
《田忌赛马》课例中李祖文老师从“阅读文言文版本和教材版本,掌握故事内容;新旧版本对比阅读,分析主角;三个版本比较阅读体会: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三大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无论是什么版本,重在赛马时的策略,也就是思维的过程。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表达其实也是学习任务群,在8个学期的推荐阅读书目中只有四年级下学期是科学,其余学期皆是文学推荐。我们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引导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让学生能浸润在文学审美情境中。
读小古文,悟大品格。戴建荣老师的课例《司马光》,那充满魔力的朗读,那随手而来的动作,让我感受到作为语文老师,在朗读时语言的感染力,表现力是最应该提升的。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在表演中学,在读中体会对比写的妙,体会“画”是流传下来的原因。我想孩子们在本课的熏陶中,深受“德”的教育。真不愧是大家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要重以下四方面:重诵读,诵读描绘画面;重音韵,音调传递情感;重传承,意象传承文化;重积累,只因厚积薄发。
本次培训内容都是在新课标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样态。孙庆博老师课例《宇宙的另一边》从展开想象、读好课文、发现秘密和放飞想象四大任务入手,让孩子们体会写法,感悟倒影,这是反向思维的体现。针对新课标的五大变化、核心素养的内涵、学习任务群为我们答疑解惑。在新课程标准中更强化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构建了“学习任务群”。所谓学习,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课程内容,实施教学。所谓任务,就是学习目标,它规定了学什么,决定了学的成效。那群就是任务统领下课程内容的集合。语文学习任务群,有相互关联的,系列的,语文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实操,确实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从核心素养出发,以六大学习任务群为导向,积极研究新课标,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