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利通区第三小学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指南

吴忠市利通区第三小学
创建于2023-03-23
阅读 168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有害病菌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春季常见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肺结核、新型冠状病毒等。学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学校和家长需要更好的了解疾病症状,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主要症状:发热,部分可出现高热,体温达到39到40℃;伴有畏寒、寒战、头痛、肌痛、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接触病毒污染物。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疾病防控:隔离患者症状消失后2天,密接医学观察7天,加强公共环境通风、消毒,高危人群减少到公共场所、接种流感疫苗、戴口罩、勤洗手。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四季均有发病,4~7月份发病主高峰;10~11月是流行次高峰;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集聚现象。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为主;飞沫传播;病毒污染物;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疾病防控:管理传染源,病例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密切观察10天。保护易感人群,注射EV71疫苗。预防手足口病15字口诀,勤洗手、常通风、勤消毒、喝开水、吃熟食。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易感人群:水痘易发生在儿童,带状疱疹发生于成年人和老人。

      疾病防控:管理传染源,隔离皮疹结痂,密接医学观察3周。切断传播途径,室内通风、少去公共场所。保护易感人群,注射水痘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疾病防控:管理传染源,隔离至症状消失,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切断传播途径,室内通风、少去公共场所。保护易感人群,注射腮腺炎疫苗。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疹(Koplik'sspots)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主要症状:发热,一般在39度以下,也有部分患者高热到40度。除发烧以外,还有流鼻涕、干咳(咳嗽但没有痰)、眼结膜充血、流泪水、眼睛怕光等。早期表现和普通感冒相似,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打喷嚏、咳嗽,伴有高烧,有的口腔内出现柯氏斑。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给其它人。

      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近年来成人发病有增长趋势。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传染期:出疹前、后4天内。只有一个血清型,疫苗保护效果好。

      疾病防控:管理传染源,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切断传播途径,少到公共场所,高发季节带出入医院戴口罩。保护易感人群,注射麻疹疫苗。

      诺如病毒:由诺瓦克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称为冬季呕吐病;好发于冬春季;每个人一生中,会经历3-8次诺如病毒感染;自2013年起诺如病毒导致暴发增加;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缺乏疫苗有效的治疗药物。

      传播途径: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餐馆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用场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主要症状: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疾病防控:病例需要隔离治疗,隔离期为症状消失后72小时,病例呕吐由专门人及时进行清理(做好防护);用含氯消毒剂对教室、厕所进行消毒;加强学校食堂餐具消毒,减少凉菜的供应;禁止使用未经消毒的井水、塘水。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眼睛发红、眼刺痛,怕光、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加;红眼病具有很强传染性,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最常见为“眼—手—眼”和“眼—水—眼”传播;全年均可发病,主要是夏秋季。

      预防措施:病例隔离治疗,病后7-10天居家;勤洗手;不与人公用毛巾、脸盆、眼药水;学校勤消毒;流行季节少到人多地方。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预防措施:定时进行体格检查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肺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病筛查,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体育锻炼,均衡饮食,调节好膳食结构。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发病后,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

      传播途径:主要是经飞沫和密切接触,其他还可能因为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经气溶胶传播。

      主要症状:儿童感染新冠也分无症状感染、轻型、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轻型和普通型患病儿童,症状相对较轻,可出现咳嗽、流涕、鼻塞、低热、咽痛等症状。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明显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5℃。

      疾病防控:与流感一致。

01

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上述9种疾病中,除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无针对性疫苗外,其余均有疫苗可以接种预防。

02

科学穿衣

      遵循传统的“春捂秋冻”的规律,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03

开窗通风

      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以减少患病的机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04

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05

坚持锻炼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06

平衡营养

      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发生免疫力下降,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07

保证睡眠

      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抗疾病。

      春季传染病种类繁多,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一、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

      学校晨、午检要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要特别注意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检查;做好记录;及时发现传染病,以便及时采取控制;出现疫情,及时向学校和卫生部门报告,核实疫情。

二、勤通风、常消毒

      学校和家庭中,通风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教室、功能室等场所要经常性的开窗通风和清洁消毒;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通风三次,每次10分钟以上;当周围有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垃圾桶套袋、加盖、日产日清。

三、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学校和家长要做好宣传教育,提前接种相关疫苗,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科学配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及勤换洗衣服、被褥、鞋袜,勤洗澡等良好卫生习惯;保持社交距离,疫情流行期间少聚集;保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多喝水、健康饮食、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及时就诊,不带病上课,发热期间和流感康复期间,注意防寒保暖、不参加剧烈运动。

      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防护措施加强预防,让我们共同携手防患于未然。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撰稿:梁宝川

审核:马彦林

审发:马   力

阅读 16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