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义务教育|系列一:十字架模型&网格中的二次根式

hiyer
创建于2021-06-01
阅读 33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5月27日下午,倪雪斐主任率领我校全体数学老师来到南岳中学,在此刻,两校酝酿已久的空中课堂活动拉开了序幕。

首先,是上课环节! 

  吴建萍老师确定《正方形、矩形中的十字架模型》,初衷是通过一题多变,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模型解决几何问题----十字架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经历建立十字架模型的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形式,从而感受到模型的力量。

  王晓霞老师的《网格中的二次根式》,利用网格图形复习了二次根式。首先,让学生画出直角边长为1、2的直角三角形,并求出斜边。目的有二:1.引出了二次根式的定义;2.网格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线段长。接着,呈现三角形ABC,设置结果开放,让学生自主探索边长、周长、面积等。从而复习了二次根式的性质,结果开放的用意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整堂课在网格中展开,学生自己画图、求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探索,突破自己。

  课后,由张宝德校长主持会议,介绍了南岳中学的现状。倪雪斐主任在会议上布置了“互联网+义务教育”活动的整体计划,并展望愿景:希望借此活动,两校能和谐互助,共同提升。

吴素燕老师点评《正方形、矩形中的十字架模型》:

       吴素燕老师将该课归纳为12个字:应用几何模型,自然生成解法。

       十字架模型的元认知是“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且相等”。在此基础上,吴老师先讲解在正方形中,分别对边取点相连,所得的两条线段:若垂直,则相等。再推广到矩形中,结论变为两线段与矩形长宽成比例。模型背景由正方形推广到矩形,证明方法由三角形全等到相似,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模型教学的目的是应用结论快速、准确解答。吴老师设置不同变式,从中分析模型特征,明确已知条件,多种方法求证获得结论,最后归纳成为模型。通过深入讲透模型后,重新回归到“引入问题”,紧接着呈现一道巩固题,发现学生都能自然生成解法。通过秒杀经历,学生深深感受到模型解题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构造几何图形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也是学习几何的重要思想方法。吴老师深谙其道,在拓展中设置了学习单中的T3,T4,对模型的应用展开了深度教学。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特征,学会在复杂图形中分离或添加辅助线构图,灵活运用模型解题,使本节课得到升华。

季雪萍老师点评《网格中的二次根式》:

       格点问题涉及知识面十分广泛、综合性强,现已成为中考的热点问题。其题型多样,操作性强,趣味性浓,体现了新课标在玩中学,在学中思这一理念。王老师抓住了这一特性,设计了网格中的二次根式复习课。

       王老师通过网格中线段到三角形为研究对象,由学生自由发挥提问,开放性的设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网格中可求线段的关系分析,复习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同时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最后,在原图基础上设计“将军饮马”问题求最小值,这是本节课的高潮。充分体现了网格问题不但能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运算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空间想象能力。

  南岳中学叶老师的提问值得我们反思:复习课我们能给学生留下什么?通过一堂复习课的教与学,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张校作最后总结,表扬了吴老师科技能量十足,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多样化。王老师整堂课紧抓主题,语速、节奏设计非常适合该班学生,能够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发展。最大的收获是后20%能够把二次根式知识点再次巩固落实,非常有效。

                                             编辑:吴素燕

                                             审核:倪雪斐

阅读 3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