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展格局
品味民法富风趣
专往华美觅活水
业务精进创佳绩
培根铸魂共育人
训练有方促成长
人间最美三月天,春花烂漫绽新颜;韶华不负春日暖,正是奋发好时节。为进一步提升厦门市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切实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2023年3月23日,厦门市中小学、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活动如期展开。
本次培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厦门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唐华玲、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世锋、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部主任郑兆炯、福建教育学院陈涓教授、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部魏登尖老师莅临开班现场。
上午,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郑仁荣副教授开展题为《民法典与生活》的专题讲座。郑副教授以案说法,将纸面上的民法典变成鲜活的生活实例,让学员们了解民法典内容,领会民法典精神,让民法典在学员们心中生根发芽,也为教师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下午,南平市高级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欧捷带来了《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实践探索》的精彩讲座。他主要从时代背景、实践操作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阐述他对于思政一体化的理解。另外,他分享了南平市思政课一体化工作室进行的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实践的经验,并提出了六点困惑引人思考。老师们被欧老师精深的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
一天的学习让学员们收获满满,且学且思,且悟且行。学习的路上永无止步,一定会领略到别人错过的风景,大家一起加油!
郑教授例举的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无不透露着对生活的关怀以及法律条文背后的精神内涵,情寄于法,以法传情,让老百姓深得安全感、踏实感,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追求的题中之义。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有责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法典编纂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民法典的精神、民法典的理念、民法典的价值融入思政课教学、融入学生成长过程,培养青少年学生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视角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增强其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
——新翔小学 沈妍蓉
欧捷老师向我们展示南平市思政课一体化经验,思政课要讲道理,重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标,做到系统性思考,科学设计建设目标,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检查督导措施,实现眼前利益和长远效应的同向同行。在不同学段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递次迭代,分层次、分批次完成阶段目标,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同时,要注重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对应性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躬身实践中升华对知识的体悟与践行,最终引导学生们笃学力行、知行合一。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洪想
法律是底线,安定天下,那么道德则是基石,浸润人心。所谓“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要培养能够坚决秉持原则,按道德规范行事的人需要长期、连续、一致的教育。教育要培养的不只是社会精英,而是能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新人。同样,从我初中思政教师的角度出发,要引导学生打牢思想基础,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结合初中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学情,通过丰富鲜活的素材与活动,让思政课走入学生内心,为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理论学习是基础,落到实处靠实践。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谨记两位老师的寄语,先做起来,不断修正,敢为、可为、乐为,通过实操、提炼、归纳、总结来促使自我不断发展。
——厦门市东山中学 马琳
在思政教学中,教师是关键,“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信仰者讲信仰”,教师是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路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应依托思政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与执教能力。其次,教材与课程设计是基础,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选择等方面加强创新性设计,加强大中小学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再次,方法是手段,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思政课和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提高思政课“抬头率”,强化思政课的价值引领,构建有温度、有深度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苏乘乘
学员认真听讲
一段习语与大家共勉: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一一习近平
撰稿:张睿、马琳、余美兰
图片:余美兰
视频:郭海源
编辑:苏乘乘
审核:张洋烽、廖光华、赵丹、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