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我独爱自在的人生》,那里面大多根本不是人生的“自在”。
在我看来,那些根本就是满腹的牢骚!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诗送给梁老倒是合适。
他真正自在的人生,我感觉倒应该还是在“读书与写作”里,《读书乐》、《好书谈》,还有《谈散文》、《作文的三个阶段》,处处显示着自在与乐趣。
01
你是诗人吗?最好别是!
“在历史里一个诗人似乎是神圣的,但是一个诗人在隔壁便是个笑话。”
那你喜欢读诗吗?大都喜欢,我也不例外。
“一般人读诗,犹如看剧,只是在前台欣赏”,一个个诗人飘飘欲仙,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可侧身后台,你会看到“王摩诘苦吟以致于掉入醋瓮里的尴尬相;杜陵野老典衣买酒却仆居茅屋的凄惨;杜工部在耒阳狂吃牛肉串喝白酒肚胀而死的不堪;”
那隔壁的诗人呢?
一次远游,隔壁的诗人未带牙刷,说留在家里给太太使用,有人问:“你们原来共享一把吗?”诗人大惊:“你们是各用一把吗?”
02
谁喜欢读书?我说,没有人不喜欢!
现在的书的概念太宽泛了,听,也是读书的一种方式,所以应该是无人不喜欢了吧。
可是,我们的喜欢和古人相比,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你可知道就连秦始皇也要“日读一百二十斤重的竹简公文才就寝。”
人生到了一定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的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梁老故曰:“读书乐。”
03
世上的好书不多。
假如你问孔子、屈原,他们从谁学来的,或者读什么人的书而成就如此,谁能给你答案?
叔本华说,好读书的人,久而久之,就不能在思想上迈步了。
这话真有点“醍醐灌顶”!
04
影响你的书有多少?
我只有一本,《聊斋志异》。
而梁老的答案比较多,我没看明白他到底喜欢几本,先罗列一下吧。
《读书乐》推荐中国人应该读的经典:《诗、书、礼》、《论语》、《孟子》、《春秋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好书谈》涉及的《唐诗三百首》(一位诗人唯一的读物)、《古诗十九首》、郭璞的《游仙诗》;梁老推荐的《柏拉图对话录》、《论语》、《史记》、《世说新语》、《水浒传》、《庄子》、《韩非子》;
《影响我的几本书》列在第一的就是《水浒传》,(他也看过《肉蒲团》、《灯草和尚》、《金瓶梅》之类),其他依次为《胡诗文集》、白璧德《卢梭与浪漫主义》、叔本华《隽语与箴言》、斯陶达《对文明的反叛》、《六祖坛经》、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我猜,梁老真正喜欢的就是《水浒传》了吧。
05
天天说的话就是散文,你同意吗?
我非常同意。
正如《谈散文》里所说,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我们脑子里的思想、情绪、想象译成语言文字。
仅仅这样就够了吗?当然不够
凡是艺术都是人为的。散文的艺术便是作者的自觉的选择,散文的艺术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割爱”。
感情的渗入,文掉的雅洁,便是文学高超性的来由。
散文的美妙高端,最高的理想,便是“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音shan)以后的完美状态。
06
作文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觉一片空虚,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胡适之说:“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象不充,联想不快、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
度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有个我在。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洋洋洒洒,一泻千里。
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阶段的征象。不成熟的思想,不稳妥的意见,不切题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写,不恰当的词句,统统要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
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与写作的快慢无关,更与年龄无关。
07
“善书者不择笔”,借用《写字》里的这句话,用《读画》的一句话来答:“文(画)的美妙透过视觉而直诉诸于人的心灵”。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梁老“自在的人生”,是不是隔壁诗人的“牙刷”呢?
作者简介:
趙飛龍,字罗汉,号东阿茶叟。自幼喜爱读书,大学时曾任院报记者、《微型文学》编辑、记者;毕业后曾任市文联《经济文化报》编辑、记者;长期工作在基层;喜欢收藏旧书。著有玄幻小说《玄海迷踪》,主要作品为小说、诗歌、散文、传记文学。个人IP:“羊茂台读书”。主要耕耘头条、简书、美篇等平台。头条“一起写作吧”小组创建人。独创“114极简读写术”。目前主要创作仙幻小说《羊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