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花团锦簇,“同心树人”我们在前行!为了进一步推进九三学社“同心树人”学校结对帮扶项目,落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与贵州省兴义市第八小学“手拉手”协同发展协议项目内容,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教育管理经验和先进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学校办学品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开阔教师视野,围绕“仁、义、礼、智、信”儒家传统文化,打造兴义市第八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同时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九三学社中央2023年“同心树人”项目支持,九三学社贵州省委、九三学社北京市委、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共同帮助下,在黔西南州教育局领导的部署下,我们一行六人在史健校长的带领下从西南出发,来到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也在此感谢九三学社及北京育新教育集团陈国荣校长的大力支持及精心安排,让我们在这五天的学习中收获颇丰,感触颇深。
教育需要理想和信念,更需要智慧与温度。此次学习,共分为德育教育、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模块。五天的时间,我们分别进入了育新教育集团属下的5所学校进行学习。首先,育新教育集团下的每一个学校给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家”的感觉,无论是哪所学校孩子们可动可静,有礼守矩。管理团队及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养很高,工作作风务实。老师彼此赋能,积极向上,爱校,更爱生。我们分别听了刘文书记、杜秋福主任等领导的德育分享,从他们的分享中,让我们明白了课课德育,人人德育,时时德育的理念,我们深受启发。
其次, 教育教学方面。我们所到之处,有幸聆听了付胜利、刘文、何娜、史雅萌等校长的精彩介绍,我们看到了每所学校的先进的办学理念、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等,既有相同亦有自己独特之处。
在华电附小我们有幸聆听了朱芳文教授对老师们具有超强指导性的微讲座,朱教授说:“作为一名老师,要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规范课堂语言,贯彻过程性评价”等等话语,至今仍萦绕在耳畔,令我们都有醍醐灌顶之感。连续5天,我们观摩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各2节,课堂有深度、有思考、有精彩的生成,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优秀的表达能力一览无余,“育·新”课程体系、“551”模式和“四会”思想等都能在课堂及学生的表现中得到充分体现。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极富个性的孩子,对于学习是那样的积极,那样的快乐!
最后,是每个校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走廊、过道的文化布置缤纷多彩、个性十足。课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样、活力十足。课后延时服务时段又非常的热闹。让我们除了对孩子们有这样快乐的学习环境羡慕之余,也寻到了我们兴义市第八小学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为期五天的培训,不知不觉中拉下了帷幕。五天的时间里,言者孜孜不倦,听者聚精会神。专家及老师们的讲座及上课模式高屋建瓴,提供给了我们新的理论知识,筑牢了我们的思想之基,我们将不负使命,潜心育人,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相信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