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敢”是新提法,却不是新内容。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正是源自这“四敢”。上世纪80年代,长三角的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著名的“四千四万”精神,那就是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带有鲜明区域特征、时代烙印的精神品质,使得今天的长三角在各个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增强“四敢”精神,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只有不惧风险,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开辟新局面,才能奋勇前进。困难是不言而喻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克服困难、战胜风险,靠的是从容淡定和应对风险的基本功。
什么叫勇气?那就是尽管有风险,仍然向前冲,尽管有痛苦,依然不回避。某旅游集团董事长说,“三年疫情,让旅游行业遭遇重创,但文旅人只是蹲下,没有趴下,我们始终在求新求变、蓄势待发。”这就是一种“敢”。今天我们会碰到前人没有碰到过的新问题和新难题,攻坚克难需要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各级干部、各个地方、各类企业、人民群众继续发扬“四敢”精神,去探索,去实践,去首创。
增强“四敢”精神,需要坚守的毅力和奋斗的意志。有的地方领导说,要敢于同先进比高下,敢于同自己过不去,不要总讲“拿得出手”的成绩,还要讲“说不出口”的问题。现实中,那些“无中生有”的传奇,“新题大作”的精彩,都是“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和“干”的作风的诠释。这些朴素而生动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四敢”精神和大无畏的气概。
增强“四敢”精神,需要心中有大爱。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说到底都是因为有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厚情感。某市信访办领导指出,对群众的诉求首先要做“有理推定”,对群众的问题首先要做“有解推定”,对群众的批评意见首先要做“有过推定”,对信访矛盾化解各有关部门首先要做“有责推定”,这“四个有”体现的是贯彻人民至上理念的真正的“勇敢”。
增强“四敢”精神,需要更有效的激励。敢想敢干,需要制度的激励、社会的激励,才能持续保持“敢”的状态。有主流媒体调研发现,个别地方少数基层干部想方设法“拒绝提拔”“不想晋升”,引起不小关注。确实有一些地方,在干部管理上存在纪律多、要求多、处罚多问题,甚至“领头羊”变成了“替罪羊”。相反对冲锋陷阵、辛勤干活的干部重视少、关心少、支持少,长此以往,存在可能导致干部激励机制失效的风险。做好激励,应该重视大道理与小道理的对接,集体理想与个人梦想的对接。有著名企业家曾说过,没有激励还考核什么?有奖励才有榜样,基层不能没有英雄,没有英雄就没有动力。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只有做好激励,才能让“四敢”精神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