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采众家之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为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菏泽一中八一路校区在本周进行了学期第三次集体教研。
语文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八一路高一高二大组教研活动热烈举行,本次活动为高一语文组全体教师参观高二语文组一课一研活动。
本次一课一研主讲人为张闯老师。
张老师的教学思路为:
一,导入。以关于扬州的诗句导入。
二,检查预习,包括字音和背诵。
三,探讨小序的内容,奠定感情基调。
四,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五,找出意象,描绘意境,今昔对比,体会“黍离之悲”。
六,情景展示:假设姜夔与杜牧见面,会说什么呢?让学生写作并展示。
温主任和崔老师及其他语文老师共同探讨,积极把本节课打磨好,努力打造出精彩高效、让学生有收获的课堂。
互学互鉴,共同成长。期待下次高二语文组参观高一语文组一课一研的时刻!
数学
阳春三月,迎着不寒的春风,数学组今天开展了数学教学教研活动:)
思维课堂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也是我们都在思考的问题
李杰芝老师结合课件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思维课堂,做出了精彩的阐述。
大家都被李老师的讲解吸引,认真聆听。不少老师都认真做记录,记心得。
一题多解,一个高考题竟然变形出17个思维点,精彩处魏美丽老师用手机拍下界面,做记录。李老师在课件最后,对大家提出建议。大家纷纷感觉没有听够。
数学教研之思维课堂圆满结束。
英语
根据教务处安排,本周如期进行英语大组教研活动。本次主讲人由高二级部李晓燕老师担任,教研主题为:英语学习活动观与阅读教学设计。
李晓燕老师提到: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关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学习与理解;应用与实践;迁移与创新。多数教师停在学习与理解和应用与实践阶段,下一步教学中应更加倾向于迁移与创新阶段!
落实英语活动观的四个意识:主题意识,语篇意识,语境意识,问题意识。尤其是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打造思维课堂。
对于英语教学,我们要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相结合,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为支撑,以运用为目的,凸显出英语教学的层次性。
吴葳蕤老师总结了教研活动的内容,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建议,希望我们全体教师认真反思,认真总结,在下一步的英语教学中互相吸取经验,共同提高!
物理
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思维课堂,切实落实教研教学,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高效课堂,2023年3月23日八一路物理组齐聚图书馆二楼
首先由姚老师介绍思维课堂上课流程
老师们对思维课堂具体如何上,问题引领,教学互动等,进行深入探究。
第二节课一块学习视频课,如何设计教学课堂
会议最后,教研组共同讨论了集体备课及研究性学习的相关事宜安排。新课标就像茫茫海域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朝新的方向航行。
化学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23年3月22日,菏泽一中八一路校区全体化学组教师如期进行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为齐秀媛老师作“思维显性化,将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的报告。
探究式学习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真正的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维训练。然而,思维是隐性的,只有将学生的思维显性地表现出来,才能进一步通过师生对话、交流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激活、完善、发展思维,形成科学概念。怎样将隐性的思维显性化,将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结构思考力是一种帮助人们察觉并改善自身思考结构的思考艺术。
1、理解:隐形思维显性化
2、重构:显性思维结构化
3、呈现:结构思维形象化
通过结构思考力“理解、重构、呈现”方法的循环运用,我们可以从结构的视角更全面、清晰地看待和认知事物,有效改善思考质量。
如果适当放手,在实验记录单中增加“我的思考”一栏,便可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方向,从而进一步指导并使之完善。这样的实验记录单才真正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标。
各位老师认真聆听、记录,讨论交流。探究式学习常要做实验,为了保证课堂效率,实验通常要将几个连续过程整合。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时,对关键节点的关注往往不够,对于实验现象的思考比较表面化,得出的结论就只能停留在表象,不够深入。汇报时也只是自己看到的先后过程及整个实验流程的描述,重点不够突出,思考不深入。若将实验定格到每一个关键点,便能将学生的思路理清,从而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
探究式学习需要思维的参与,教师要想跟踪学生的思维轨迹,就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情境,规划对话语言,选择思维表达的直观媒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下充分的思维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当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同步发展,才能真正达到探究的目的,进而培养、提升学科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生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季—2023年3月23日八一路生物组老师们迎来了高二生物组组长王慧丽老师的专题讲座,王老师讲的非常精彩,大家讨论的很热烈,收获很多。
高考试题是指挥棒,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
在考思维,考能力的引导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等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022年山东卷保持了2021年的设计思想,主要是通过强情景,考察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近三年山东卷生物试题难度都较大。
分析目前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好山东高考试题并以此指导我们的教学,对山东高考试题按知识点分类,以便在每个知识点的教学中使用和以此把握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察角度,方法和方向。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主去把知识学到融会贯通,在课堂上坚持高效课堂模式,教师要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重视知识的定期回顾,增强复习效果,狠抓常规,养成好习惯!
政治
随着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说教材、研课标、对标新高考”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广大教师进一步把握新高考要求,学习新课程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教研水平的一项内在要求。3.22日刘娟老师带领八一路政治组对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模块课标进行了解读。
刘老师指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是以生活为基础建构的,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是教学评价的标准之一,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评价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谋求学科知识与时代主题相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核心能力的提高要求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应从不同的层面、角度反映现实背景和时代主旋律,紧扣生活主题和时代热点,紧密联系国家和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及中学生的生活编制评价指标,进行命题和设计评价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学以致用。
在座老师分别发表了对课标学习的见解。大家一致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形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课程评价应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要通过评价体系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改进教学效果,以培养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优化教学生态。
“路漫漫其修远兮”,育人之路任重道远,教研活动是交流,是探索,更是立德树人理念的集中展现。政治教学组将扬帆风劲时,上下而求索!
历史
2023年3月21日7:50,阳光明媚,菏泽一中八一路校区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图书楼三楼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研读新课标,把握新航向。活动由高二历史组组长赵爱玲老师主持,高一历史组组长刘瑞环老师主讲,各位老师积极参与讨论。
首先由赵爱玲老师带领大家分析开学这段时间教研活动的得失,总结经验、得出教训,为下一阶段教研活动明确目标。
赵爱玲老师主持教研
刘瑞环老师带领大家研读新课标
刘老师向大家讲解什么是新课标和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如何研读新课标以及2020修订版课标首要特点: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课标要求,确定素养目标,理解课标精神,确定教学主题;并结合教学实例,讲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课标要求。
各位老师围绕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进行热烈地讨论
教无涯,研不止。教与研是教学上双翼。希望八一路校区历史教研组在新的阶段,展开教研的翅膀奋力飞翔,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地理
为了更加深入的解读新课标,切实落实大单元教学,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高效课堂,2023年3月23日八一路地理组齐聚教研室,由王晓娟老师解读选择性必修三新课标。
首先从核心价值的角度解读了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小尺度差异性的差异性,有利于指导生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再次从关键能力出发,指出地方性分异规律承载着整体性,需要关注小尺度区域中微观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对地方性分异现象成因的描述需要较高的四项基本能力。从学科素养和学业水平质量评价的角度出发,阐明了本节内容所要落地的素养层次,精准地指出学习目标
新课标的落实是一个不断学习、理解并付诸实施的过程。领读只是开始,它将激发起老师们对很多问题的思考,对照课标反思自己的课堂,教研组也将开展更深层次的解析和研讨。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全体教师会紧跟新课标的步伐,以学促耕,以耕践学,将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两位组长希望老师们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赋能新课堂。会议最后,教研组共同讨论了集体备课及研究性学习的相关事宜安排。新课标就像茫茫海域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朝新的方向航行。相信每一次潜心的教学研讨,每一步踏实的求学之路,都会给我们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