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课堂风采,提升专业素养【圭峰会城周敬川名师工作室】

圭峰会城周敬川名师工作室
创建于2023-03-22
阅读 3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为了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成长,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圭峰会城周敬川名师工作室于2023年3月16日开展了观摩圭峰小学赵老师《分数的意义》的研修活动。

       活动如火如荼,赵老师用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我们展示了一节无与伦比的数学课堂,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图展示四分之一,比较四位同学的异同点,引起旧知的回顾;通过提问,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进行平均分,引导式总结单位“1”的概念;通过分蛋糕,引出分数的意义;通过设计分数的练习,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真正把数学问题直观化、数学生活化。

       如此精彩纷呈的展示,如点点星子落入我们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使得在场教师和工作室成员都观有所感,有感而发,学有所启。

• 新会东区学校罗钰涛学习心得

       赵老师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分数的产生学生都知道:是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

       上课开始,赵老师用视频引入,让学生唤醒对分数的认识。随后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渗透数学文化。接着就从学生已经学过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慢慢引导,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赵老师的教学过程非常顺利,而且我最欣赏的是她的板书,有时候我们上公开课经常是用预备好的板书贴上去,但是赵老师的板书是根据课堂内容而自然生成,慢慢完善整个板书,而且字写得也非常的端正,非常赏心悦目,而且也能从板书中了解到整节课的结构和过程。

• 新会东区学校钟凌锋学习心得

       听了赵老师的《分数的意义》一课,令我对该节课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在本节课上,师生交流融洽,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氛围浓厚,而且活动形式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前导入中,先通过“分数的由来”视频引出分数,既吸引了学生兴趣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新授环节,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卡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1/4,把课堂充分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了解“单位1”,学生在汇报的同时,教师一边引导板书,一个图形、一些物体以及一些计量单位等等可以做为“单位1”,来突破重难点。最后让学生通过习题,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赵老师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总结环节,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发表感想,既回顾了之前所学,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赵老师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意犹未尽。

       赵老师这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堂,是与她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更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 新会东区学校蔡小青学习心得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其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林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实物来解。整节课从量的归纳到律的呈现,再从律的理解过渡回量的呈现,学生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一概念,老师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苹果的分法,在体会、感悟的过程中认识单位“1”,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理念新颖,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师生问答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在练习的设计上做到练习层次分明。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

       在老师的课堂上,我最欣赏的是她能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回答问题,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在让学独立学习方面做得还是不够,我在启发、引导方面做的太多,有道是过犹不及,很多时候过分地指导学生,给学生的只是思想的拐杖,而不是思考的方法,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老师学习。

• 新会东区学校黄日辉学习心得

       “分数的意义”是整个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教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分数的现实来源,从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出发,帮助学生领会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概念。教材还引入了两个新概念,即单位“1”与分数单位。课一开始,赵老师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本节课赵老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所以赵老师的这节公开课开展得非常成功,很值得我们学员学习。

• 新会文华小学卢凯晴学习心得

       在这次听课的学习活动,赵老师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讲授中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身体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生动而活泼,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

       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上,赵老师通过先让学生动手画图展示四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对比四位同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点,唤醒了学生的认知。通过提问,让学生发散思维,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平均分,然后教师进行总结:一个整体单位“1”,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看作单位“1”。通过分蛋糕,引出单位“1”不同,表示四分之一的量也不同。在练习中赵老师采用了设计分数的活动,重现和运用所学知识,使知识不断获得巩固。整堂课赵老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多听课,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 新会平山小学陈子钊学习心得

       在这次的公开课中,我欣赏的是赵老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展示、质疑互动等一系列活动,逐步理解了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本环节中,赵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第一个问题:根据自己表示的1/4,看一下小组里每个人所表示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相同的地方是都平均分成了4份,不同的地方是有的一份里面是一个物体,有的是2个物体,还有的是1/4个物体,那也就是说有得分的是一个物体,有得分的是一些物体。赵老师根据学生的发现适时归纳引导指出:一个物体、一种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看作单位“1”,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赵老师在揭示分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时问题设计的也非常巧妙,任意写一个分数,说出表示的含义,让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同时归纳出:分数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分母分之一。最后指出分数单位是有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

• 新会红卫小学陈松霞学习心得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对单位“1”的理解又是学习分数意义的基础,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教学的难点。整堂课给我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受益匪浅,收获颇多,通过观摩学习,总结如下的收获:

       赵老师以视频作为情境导入,让学生说,学生通过举例说出了这个分数的意义,这个分数每部分表示的意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从学生的回答中,赵老师提取相关的信息:一个图形、一些物品、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准确的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顺利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接着以尝试解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在小组活动中,赵老师让学生12个苹果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操作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投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 新会城郊小学陈雯雯学习心得

       在课程开始时,授课老师采用了预习单,在学生原有知识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本课教师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设计安排,灵活地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上鼓励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卡片1/4,通过绘画表达1/4,这种灵活的预设让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产生了很多亮点,学生们分别找到了一个图形的(圆形或正方形),有一些物体的(苹果或面包),有一个计量单位的(分1分米长彩带),通过学生有序的反馈和思考的碰撞,老师引导学生对单位的“1”有清晰的理解。正是这样一个过程,自然而巧妙地解释了本课程的第一个重点和难点。

       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对于分数以及分数单位的理解,都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而不是机械化教学,直接给出概念让学生去背,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对比,一步步引导得出分数的意义的概念。除此之外,本节课设计的练习题具有坡度性,层层递进,紧密相连,思路清晰,并且有目的的来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教师注重以兴趣引路,通过情境创设,层层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适时安排讨论,议辩探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通过集体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参与讨论,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和富裕悬念的导言,挖掘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扩展其思维广度。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用数学知识。

       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

• 新会都会小学张海媚学习心得

       赵老师这节课以有趣的视频为导入,十分生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为学生介绍了古时的绳结测量,也突出了分数产生的意义,引出主题。其次教学过程中活动丰富,对比鲜明。老师多次给予学生时间和展示的机会,如用喜欢的分数卡片汇报对分数的认识,自己设计分数交流意义等,并多次引导学生对比异同点,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现新课标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要求。

       赵老师还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数的意义,对一个整体、单位“1”、分数单位等每一个概念都解释透彻,使学生也能理解透彻,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整个过程中学生课堂常规规范有序,如123的口令,汇报结束的结束语等,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纪律的把控能力。

       赵老师这节课虽然是面对高年级的学生,但是课堂氛围也不乏味,反而十分展现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这离不开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才成就了这样一节精彩的数学课。

• 活动总结 

       本次数学教研活动圆满结束,全体数学教师和工作室成员均积极参与,认真观摩,领略课堂风采,始终以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为目标,不断探索、学习和进步。

阅读 3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