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展风采,异彩纷呈显匠心

若愚之“愚”
创建于2023-03-22
阅读 77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让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绛县华晋学校数学教研组组织开展了“听课评课”教研活动。

  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准备,巧妙设计,以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学经验,呈现出一节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堂。

胡满霞老师《图形的运动》
“四学”模式显功底

  图形的运动,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本课是在学习的内容基础之上延伸,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胡满霞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伟大的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胡满霞老师采用了“导+教”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的数学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建构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更让学生领悟了“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及“转化”的数学方法。

  课始,胡满霞老师以俄罗斯方块谈话引入课堂,使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拉开帷幕。把抽象的概念通过让学生观察,自想验化为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不仅强化了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体会。

         接下来胡老师带领学生巧妙突破教学难点。知识的本质是活动。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十分重要的是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胡老师带领学生通过“首学、互学、群学、共学”四个层次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一格一格地演示,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感知位置变化,有效、直观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几大要素。

        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实践体验思考的过程,把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再让学生交流汇报,互帮互学,这样在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只要起一个指导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主人,还获得成功的体验。把“引”和“探”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教学例2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孙月娥老师《正比例》
“问题导学”显学风

         孙月娥老师上的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第一课时的内容,她采用我校的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路程、时间与速度”等情境,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的意义。整个课堂过程流畅、目标明确、和谐生动,是一堂高效的课。

  一、儿歌贯穿课堂,轻松引领学风。

        这节课上,孙老师从开始的《数青蛙》儿歌到结尾的总结方法儿歌,轻松活泼的导入让学生感到温暖,身心放松,创造了和谐的教学课堂。同时《数青蛙》儿歌作为前置性作业,通过学生汇报在儿歌当中的收获和疑问,引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注重了学生学习的生成。

        二、用任务驱动引领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节课孙老师用了两个任务驱动,第一个是小组合作交流: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完全相同吗?第二个任务驱动是二人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求出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在思考中前行。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节课中,孙老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特别在引出正比例的意义之后,孙老师没有马上让学生去练习,而是反过来让学生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是否成正比例,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两个相关联的量,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一个正例,一个反例,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四、练习设计具有阶梯性。

        练习中,孙老师首先出示填空题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观察两个相关联的量,出示文字叙述题让学生进行判断;最后出示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判断出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当然,还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在时间分配上,前面的时间太长,导致练习处理时有点儿仓促。在小组活动的时候,极个别同学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相信年轻的孙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一名更优秀的数学老师。

李云花老师《体积与容积》
“实践操作”显风采

  本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范畴。首先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讲起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引入与本节课所学有共通之处,用它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石子和水都占空间,而且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培养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00:07

  李老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通过自助探究,集体交流,试验演示得出不同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大小。学生对物体体积和容积的感受逐渐丰满、立体。

        第一次在用排水法测量土豆和红薯的实验中,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都由学生决定的。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感受体积差距较小的不规则物体,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体积的大小,为后续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埋下伏笔。

        第二次用直观演示法和谈话法,让学生认识比较容积大小的方法,并重点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丰富学生对于容积实际意义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两次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科学的、合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本节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尊重学生,教学中顺势而导;学生在不断操作、比较、思考与交流中学习,学生思维提升过程得到彰显;静与动结合,学习与练习结合,新课标精神体现较充分。

  数学课堂堂堂精彩、课课用心,每位教师都能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课堂教学原则,凸现了教学的有效性。陈电军校长、乔丽丽副校长和薛朝辉主任带领全体数学老师全程参与。他们和授课教师一起磨课,一起研讨,共同成长。参加听课的老师都参与了评课活动,老师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感想和疑惑与大家分享交流,领导们也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使得本次教研活动锦上添花,更上一个新台阶。

阅读 7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