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岗日志(十三)
遇见,是故事的开始
相处,是温暖的篇章
陪伴,是简单的告白
成长,是共同的默契
学思悟行,正悄然进行着……
“道是春来也,春犹似未来”。春寒料峭,也许意在让我们追寻更温暖的事情。追求美好的教育教学理想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灯塔,时刻温暖着我们。新的一天,东莞市石龙镇十位教师继续为梦想前进。
(一)聆听精彩课堂,感悟助学智慧
一天又一天,我们观摩多位名师的课例,认真聆听,详细记录,深入思考,始终保持着谦虚好学,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力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
语文跟岗学员翟雅韵老师观摩了瑞金北村小学刘倩影老师的《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推进课。刘老师先通过维恩图这一思维支架让学生对比阅读愚公和智叟两位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从而得出《愚公移山》这一个寓言故事的道理。接着将维恩图的使用拓展到其他寓言故事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思维工具的使用,从而能够借助思维工具读到更多更广的书籍,并且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整一节课我们都能看到学生思维进阶的成长,刘老师在一次又一次的试教中也不断地进阶成长,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研活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英语
下午,学员陈笑萍和叶金芳聆听了蔣蓓蓓老师的六年级英语练习课。蒋老师在阅读理解练习中指导学生按照整体阅读,细节分析,把握关键句等方式解读文章,理解大意。在作文练习环节,蒋老师先让同学们回顾Unit4的课文与重点语句,通过对比,分析句型,让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整合与迁移。最后通过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发展英语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
早上第一节和第二节课,科学跟岗学员来到三楼的科学实验室,观摩陈燕玲老师执教的课例《庞大的家族》。陈老师先以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电影《昆虫总动员》引入话题,询问孩子们喜欢电影中的什么角色,它们的外形是怎样的,孩子们积极表达,课堂气氛融洽,接着老师从旧知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来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记录方法,紧接着,老师呈现今天的探究任务:观察昆虫标本,并把它们的身体结构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画出来,并寻找它们共同的特征。孩子们小组合作探究,分任务观察昆虫,记录昆虫的身体结构,寻找这些昆虫的特征,然后讨论,记录昆虫的共同特征。整个实验过程,孩子们都非常投入,加上老师的适时引导,课堂效果良好。
下午第一和第二节课,科学跟岗学员们观摩了四年级李老师的《用种子繁殖》的课例,李老师用春分导入话题,提问孩子们: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播种需要种子,你们认识种子吗?接着李老师让孩子们观察四种种子的外部结构:蚕豆、红豆,芸豆和花生,接着提问:为什么种子会发芽呢?究竟种子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引导孩子们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孩子们认识胚的结构后,李老师引导孩子探究种子萌发的情况,孩子们兴致很高。
(二)课例展风采,评思明得失
经过两个星期的跟岗学习,学员对助学课堂的理念有一定的领悟,并积极将所学所悟运用到课堂实践中。今天上午,由跟岗学员苏美夷老师和李祥老师带来了两节同课异构的《植树问题》。
苏老师从助学题入手,激发学生思考与探讨,课堂中学生积极表达补充自己的想法,探究出三种植树情况,并掌握“画图”、“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
李老师从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间隔”等概念,课中围绕“助学”单与“学习”单展开学习与研究,总结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植树模型”。整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感,学生更勇于展现自己的想法。
课后季主任对两节课例进行剖析研讨,给予学员们针对性指导与建议,如:课堂中教师应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肯定学生的想法......。学员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学习领悟助学课堂的教育理念。
(三)交流话助学,研讨促提升
下午,在石龙镇数学教研员的带领下,学员们以助学课堂的模式进行了课例研讨。今天由石龙镇中心小学的曾巧玲老师作为中心发言人,其他老师补充质疑,研讨气氛热烈。曾老师聚焦仲广群校长关于“表达能力怎样培养”的讲座展开。仲校长的座谈聚焦在三个方面:一、从思想上帮学生解开害羞的疙瘩,让他们乐于分享,乐于交流;二、方法方面可以要求学生声音要高,发言的时候要面瞧大家,像小老师一样指着黑板与ppt介绍自己的想法,强化小老师意识;三、语言表达方面可以指导孩子用“首先……其次……最后”或“因为……所以……”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出来。通过研讨活动,思想相互碰撞,使学员们对助学课堂的推广有了明确的方向,对助学课堂教学也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活动高效且充实,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学员们积极思考、踊跃分享,在专业素养持续提升的同时,也增强了成员之间的深入交流与互助共进,为多学科的发展蓄力前行。
(学员们学习听课记录剪影)
跟岗的日子已过半,学与思的道路始终朝着宽阔而光明的方向前进……。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不断地在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告别过去的教学方式,告别过去的自己,告别内心对未知探索的恐惧,也更告别过去思维和思想上的固执。
接下来的实践中,我们会拧成一股绳,在继续摸索前行,互相勉励,在研讨中攻坚克难,在反思中不断进步,用助学课堂推动学生思维进阶,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