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忘却的记忆
江中月
民办教师在历史上的那一页,已经被流逝的岁月轻轻的翻过,逐步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民办教师,他们有着特殊的身份,走进学校是老师,回了家他们是农民。他们常常以山为伴,以校为家,以教为乐,他们的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工作任务重,却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农村教育第一线,长年累月的让汗水在三尺讲台上尽情的挥洒,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用知识敲开了学生懵懂的心扉,让他们热爱生活,懂得文明,成就了今天的事业,民办教师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就孩子的未来,是为了教育事业的兴旺发展,他们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曲曲感动天地的赞歌,留给我们的是不可忘却的记忆。
民办教师,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历史产物。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穷二白,社会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因国家财力不足.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办学,于是就有了民办教师。民办教师招收由公社党委和公社教办根据学校教学需要给大队名额,大队组织考察、审核,报公社批准,并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民办教师,成为农村普及小学教育补充师资不足的主要形式,除极少数在农村初中任教外,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小学任教。据《千阳县教育志》记载,千阳县民办教师最早出现在1951年,当时全县有26所小学,有教师100人,其中民办教师2人。 1958年,教育战线出现“大跃进”,提倡大办民办教育,并将部分公办小学转为民办,民办初小增至77所,使全县小学猛增至140所,年增率高达62%。时年全县有教职工261人,其中民办教师多达83人。1964年,千阳县掀起大办中学教育高潮,兴办耕读学校,普及小学教育,发展中学教育,提出“上中学不出公社”口号,至1967年,全县共有学校135所,其中小学133所,有教职工464人,有民办教师276人,小学民办教师占到小学教师总数的59.48%。有中学2所,有教职工56人,有民办教师8人。1968年,沙家坳、草碧、水沟、上店、雪白店、高崖、南湾岭等地兴办中学8所,全县中学猛增19所。小学学生增多,班级增多,全县各地出现教师短缺的现象,这期间,招收了大量民办教师。1982年,全县共有学校171所,其中小学150所,中学21所,共有教职工1491人,小学有教职工863人,其中公办教师220人,民办教师663人,民办教师占小学教师人数总数的76.8%。中学有教职工628人,其中公办教师538人,民办教师85人。小学的民办教师人数超过公办教师的人数,民办教师挑起千阳教育工作的重任。1983年,千阳县文教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开始整顿小学民办教师,实行任用证制度,通过考核评议,全县623名民办教师,发给任用证书264人,发给使用证书174人,辞退185人,被辞退的民办教师按规定发给三个月国家补偿,作为一次性的生产、生活补助。1984年,对全县中学民办教师进行整顿,33名中学民办教师,经考核发给任用证书21人,发给使用证书6人,辞退6人。1987年,千阳县从民办教师中招转公办教师30人。1992年8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人事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民办教师工作的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搞好民办教师队伍的调整整顿工作,按照“逐步减少数量,提高总体素质,”的原则,采用“关、招、转、辞、退”的办法。关:关口子,不再招收民办教师;招:师范院校招收民办教师;转:国家分配名额,每年将一定数量名额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辞:辞退不合格的民办教师;退:对到达退休年龄没有转为公办教师或身体有问题的民办教师进行退养。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加大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力度,凤翔师范学校、宝鸡教育学院每年招收一批民办教师,经学习,取得中师文凭成为公办教师。1999年,全县招转民办教师48人,至2000年,剩余的民办教师逐年转为公办教师,民办教师问题解决完毕。近年来,国家实施对曾经有过“民办教师”经历的人发放一定补助的政策,千阳县按照陕西省政策,一年教龄补贴6元标准,逐年提高10%,2010年至2016年,累计发放人数1969人次,发放资金129.62万元,解决原民办教师的社会保障问题。
岁月无情,将许多记忆冲刷的零落漫患,乃至荡然无存;岁月有情,使有些记忆仍保存得鲜活如初,记忆犹新。民办教师工作我有亲身体会,工作非常辛苦。1973年1月,我当上了民办教,我去的学校,是个完全小学,学校只有两排房子,一排是教室,一排是老师的办公室和灶房。学校有三名教师,有五个年级,一、二、三年级一个教室,四、五年级一个教室,我带的是一二三年级的语文算术课。学生中大多数是和我一个村的,都很熟悉,他们有些还是我的玩伴,他们一个个笑嘻嘻的望着我,我就要做他们的老师了。一个教室三个年级,上课后,先给两个年级布置作业或者交代预习的课文,我给一个年级讲课,等到三个年级讲完课,我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下午、晚上,我要批改作业备课。那时没有电,用的是煤油灯,煤油灯冒出的烟,熏黑了我的鼻子。我们要利用星期天,带领学生打酸枣、梁子树籽,给学生挣学费书钱。冬天来了,我和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烧炭,烧了了三窑炭,解决了师生冬季取暖问题。星期天,我要回村子里和社员一起参加生产队的劳动。那时,山区不通班车,学生的课本要教师肩挑,背驮,从千阳县城到普社、高崖要步行七八十里甚至上百里的路程,翻山越岭,涉水渡河,辛苦一天才能到达学校,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是感受不到这种艰辛。那时,群众生活困难,有些学生因家庭困难或家庭成员有病,就辍学了,老师要利用下午或节假日走村串户,去寻找一个又一个原因,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问题。我也了解许多民办教师的情况,陈老师,十六七岁的他在山区一个偏僻的山村当民办教师,村子里没有地方做学校,就在离村子很远的一座庙里办学校,他每天把那四五个山头的学生领到庙里上课,放学后,送一路路学生回家,他拿点馍,在山沟里割荆条,晚上回学校编耱,给穷困的孩子赚取学费和书钱。学校院子有许多参天柏树,大风一刮,呜呜作响,阴森可怕,晚上,他一个人不敢在庙中休息,善良的乡亲们每天晚上派一个人给他作伴,就这样,坚持了数十年。孙老师,在山区当民办教师几十年,他生活清贫,却被孩子们称作最富有的人;他工作平凡,却拥有桃李满天下的快乐;他远离城市,却把文明和进步不断传播。《宝鸡日报》以整版新闻图片刊登,题名为《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学校三个年级,二十三名学生,二十八门课程,校长、老师、炊事员多种角色一个人干。吃水要到七、八里以外的深沟里挑,烧柴要到大山里去背。他给那些寄宿的学生烧炕,学生躺在热乎乎的炕上酣睡,他坐在炕前,批改作业。陈玉庆的这张《山村教师》的照片不知感动了多少人,2019年,这张照片和其他照片为一组照片,以《山区小学》为名,参加“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家庭联承包责任制以后,民办教师既要教学,又要种责任田,星期天下午到校以后,你能看到他们裤脚上清新的泥土,背部显现出汗渍的印迹,他们按时到校了,他们尽量不缺学生的一节课。
民办教师,在村子里乡亲们的眼里,他是一名教师,拿着工资,离开了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子,夏天晒不着,冬天冻不上,不再像农民那样东山太阳一直背到西山,吃苦受罪。实际他们还是农民,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民办教师实行工分加补贴制度,川原地区每月3、4、5元,山区为5、6、7元,初中民办教师川原地区6、7、8元,山区7、8、9元,民办教师每天记七、八分工,参加生产队分红。农村生产队,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组织,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集体所收获粮食,需留足种子,交纳公粮,完成公购粮任务,留下必要的成本粮,其它还需留修水利补助粮和各种各样的补贴粮,往往占总收成的50%以上,剩余的粮食才能进行分配,民办教师收入不多。特别对那些生活条件差的山区人来说,每个劳动只有一、二角钱,辛苦一天,他们只有一角多钱的收入,当时一碗素面八分钱,劳动一天,挣不到两碗素面钱,连养活自己都很困难,在有些队里,劳动价值低,扣除口粮款和其他款项,往往你要给生产队付钱,才能分到口粮,民办教师和农民相比,多少还有点补助费! 1987年,民办教师工资由国家补助和乡镇统筹组成,全县民办教师工资由县财政和乡镇政府共同发放,每人月工资总额65至88元。1991年,乡镇统筹取消,征收地方教育附加费,1996年以后,民办教师工资提高到每人每月180至220元左右,民办教师的待遇和公办教师相比还是比较低,也有部分老师,因为待遇低,供养不了家,家里责任田没人耕种,离开了他心爱的教师岗位。我当民办教师第一年,只记工分,没有补助,暑假期间,我在千阳中学参加教师培训班,没钱吃饭,公社领导给我和村上的贫协主席每人补助钱,办一份餐票,解决了吃饭问题,人在囧途,我情绪低落,谁知道命运将会把我抛向何方。好在汉语拼音考试,我取得了98分的成绩,这是对我心灵的一点慰藉。后来,我幸运的上了大学,回来继续从事教育工作,我成了公办教师,我有了固定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而我所在的学校,有一半是民办教师,我同情他们,能做的只有帮他们复习功课,在他们的努力下,其中有几位民办老师考取了好成绩,转为公办教师。
民办教师在一个时期,撑起千阳教育的半边天,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千阳县学校虽多,条件尚差,教学设备简陋。许多学校办在生产队的仓库里、窑洞里,采光不足,环境昏暗。有些学校没有课桌凳,学生坐在土台上学习,放学后,学生全身是泥土和粉笔末。1984年,县政府实行三级办学,普及初等教育。1988年,普及六年义务教育,校校要实现一无两有(学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木制的课桌凳),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要达标。各乡镇筹集资金盖学校,把过去那些土台子全部搬掉,至1992年,全县14乡一个镇,141所小学实现了一无(无危房)两有(有课桌凳),全县小学儿童入学率达到98.31%,适龄女童入学率达到98.03%,巩固率为96%,毕业率为99.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学校盖起砖瓦房,有些学校有了楼房,有了教学仪器,有了图书室,民办教师付出的辛劳是不言而喻的。民办教师,他们坚持教学改革,推广“”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集中识字,加大阅读,加强说写”“,提高教学质量,把一个个农村孩子从认字识字、念拼音写拼音,认数字写数字,教成了能够遣词造句写文章,能够由算1+1=2,到能算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能改变命运,有些人后来上了大学,有些人当了工人,有些人当了领导,这都有民办教师的一份功劳,民办教师在学校里,送走了多少黑暗,又迎来了多少黎明,月亮知道,星星知道,太阳也知道。
民办教师,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看到他们身上既有农民特有的淳朴和憨厚,又有文化人特有的精神追求,面对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己的尊重与信赖,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了教育事业,他们默默无闻,为千阳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对他们应该有的是敬重。教师节到了,我们向所有教师致敬,特别要向那些民办教师们致敬,我们对他们的贡献不应忘记。当年的民办教师,现在大多也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应该让所有“民办教师”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晚年生活幸福,这就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发表《陕西党史》2020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