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雾霭沉沉。室内热情如火,3月21日今下午,北师大初中语文组七八年级校级公开课进行得如火如荼,初中部王燕校长,蒋福军副校长应邀出席指导,同时特邀银川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马珺老师,为我们现场指导,指点迷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苏变老师在八年2班讲授的《关雎》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理念。导学环节,苏老师通过《经典咏流传》中外国人唱《关雎》的片段赏析,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魅力;再设计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探究君子的情感变化后有感情地配乐个性朗读展示等形式,多形式、有层次地让学生读起来、学起来。对此,银川市教研员马珺老师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苏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引导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在关键之处给予学生及时地学习补充与帮助,课堂有重点、有亮点。当然,马老师也从备课的角度提醒我们老师站位要高,比如朗读环节的设计,可以少给绝对地朗读指导,多给个性化的创造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演绎。
七年级张鸣老师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解读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消除孩子们与经典的隔膜。整节课以鲁迅先生的视角设计了三个活动,“一则寻人启事”让学生对阿长有了初印象,一个有缺点不十全十美的人;接着设计给鲁迅孩子找个保姆,你是否会雇佣阿长,结合文本给出你的建议;拉进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投入度很高,欲扬先抑,学生人物形象的解读立体丰满;最后以成年鲁迅的视角给已逝的阿长写一封信,升华作者对于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整节课环环相扣,构思巧妙,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学习的抓手,让学生对文本有了切身体会,有了学习的体验,最终学生收获了成长。
在新课标的学习热潮中,马珺老师也从语文教学角度恳切地给北师大银川学校的语文老师们提了三条建议:首先,教学设计要注重构建核心素养目标,以学习者为中心,聚焦目标,教学的终点应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其次,要多给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学习活动的设计重在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和学习经验;最后,要有意识地用结构化的方式去处理文本和设计教学,使得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都能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听了马老师的点评,相信我们会在今后的备课教学中多一份理性与睿智的思考,少了一些浮光掠影,让我们精进业务,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语文浓厚的学习氛围,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助力学生成功。
最后,初中部王燕校长对此次听评课进行了总结。王校长语重心长的指导与鼓励,让我们明白一个语文老师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职责,让我们在教学教研之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