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所举办“教研之春·素养课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语文教研时。为更好适应义务教育新课标颁布实施、“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给教研队伍和语文学科教师能力素养提出的新要求,3月21日上午,珠城小语人齐聚海城区驿马小学多功能厅,共同参加北海市“教研之春·素养课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共同探讨小学语文进阶式深度阅读教学实践探索。北海市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所罗德凤副所长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海城区教育教学研究室罗远望老师主持。市、县区教研室教研员,北海市小学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市直学校及县区教教师代表等300多人到场观摩本次活动。
来自银海区第一小学蔡雁宇老教师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她执教的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从单元导读引出本课,以“奇妙”为切入口,巧妙设计随文识字,抓住重点词,聚焦关键段,通过分析品读,将一幅神奇的大自然景象淋漓尽致展现在众人眼前。
铁山港区钟琪老师给大家带来四年级下册一篇简短的文言文——《囊萤夜读》。钟老师以“诵读分层、方法点拨、知识迁移”三个方面为要素,指导学生思维的发展、文化的积累、文本解读的能力,充分发挥文言文的语文功用,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演绎出文言文教学的无限精彩。
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潘成恩老教师执教五年级下册21课《杨氏之子》。潘老教师以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设计了:读通课文,初识人物;疏通文意,读好停顿;品味语言,感悟形象三个环节。抓住重点词、学生难理解词“甚、惠、禽”几个字进行点拨,潜移默化地渗透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的做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讨论和汇报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对话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和语言的幽默风趣,落实了语文要素。
廉州镇第六小学叶利达老教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课创设大情景“科学精神,助我成长”探索活动,以三个任务展开教学:任务一,品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任务二,拓展学习,强化表达方法;任务三,学以致用,运用表达方法。叶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课文中所列举的三个事例在写法上、内容上的相同点的问题,深挖议论文写作特点,总结写法,运用写法。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叶老教师教态自然、课堂授课语言衔接自如,整个课堂环节丝丝入扣!给我们很好地展示了议论文教学的特点。
海城区第三小学梁楚曼老教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以不同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让学生借助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中,解决了理解文章大意和懂得了两小儿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的辩论方法。最后学生在读中,感受两小儿的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精神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拓学环节中,梁老教师给孩子们推荐了初一上册的一则有趣易懂的小古文,孩子们还兴致勃勃的用方言模拟对话,为课堂增添了欢笑。
最后,罗德凤副所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充分认可五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能力水平,同时一针见血指出教学中存在的“学习任务形式化,未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知识、能力、思维与语文素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等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语文教学应立足核心素养彰显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教师要深入学研新课标,探索大单元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树立互联网时代的大语文观,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进发出智慧的火花。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北海小语定会在教研之路上大胆创新,砥砺前行,为北海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