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西大街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自评报告
对上述数据的综合评析(简述)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在理念层面: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化能力提升2.0工程的优越性,熟悉每个能力点;操作层面:熟练搜集整、理处理网络数据资源,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会制作使用高效具有特色鲜明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会通过课堂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辅导策略。借助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平台,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和课题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课题研究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及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整合,依托信息化工程,逐步形成学校特色。
开展教师能力测评的主要措施(从测评的内容方式、组织实施、管理保障、数据应用等方面说明如何实施能力测评的)
(1)实效信息化行动典范,鞭策激励
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教学融合等内容进行专项竞赛和成果汇报,通过学科带动、同目标发展和帮扶示范,成长信息化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和项目带头人,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合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梯次结构。
(2)搭建信息化发展平台,资源共享。
借助奥鹏校本平台进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培训率、合格率均为100%,借助“陕西省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宝鸡市教育云平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平台,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能力大练功以及校本“三课活动”“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等,助力全面提升基础上的个性成长。建设并厚重信息化融合发展资源及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每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
(3)完善信息化成长路径,高效发展
按照上级“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要求,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让教师有的放矢的夯实行动,促进信息化教学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每名教师线上学习25学时、线下信息化教学实践25学时的任务。并将学习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过程奖励。
(4)组建信息化实践团队,行动研究。
以各级课题研究为依托,进行学科课程与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的课题研究项目提升,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创新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实现教师全员信息化素养成长,促进教育教学实践与信息技术现代化的融合创新。
(5)提升信息化硬件品质,与时俱进
一是个人信息设备的自主提格升级,如班班通对微信、qq群、微信群、优化大师、等软件的兼容与安装。二是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与时更新,如网络的提速、学校服务器的增容、全校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等等,为教师成长做好硬件保障。
构建符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整校推进模式(说明本校采用的整校推进提升工程 2.0实施的管理办法、保障机制等)
1、 组建学校督察小组,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组 长:王江平
副组长:韩建国 马书明
组 员:任文昌 马俊娟 王军林
组织团队成员参加省级培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升学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采取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方式,提升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测评能力。
2、 制定规划,完善制度
结合上级有关文件,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校本研修主题,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修改、完善学校的教研、培训、备课、上课等规章制度,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各环节中,以破解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以观课议课、课例研究等为主要形式,引领教师学技术、用技术、用好技术,促进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到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转变。
3、 学区先行,示范引领
以城乡联盟教研活动为契机,以微能力提升为重点,采取学区教研、送培上门、远程直播等方式在学区成员校之间开展示范引领活动,幅射带动成员校共同发展。
4、学校做好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以校本应用考核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缩小教师应用能力差距的主要措施(在校内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交流帮扶,缩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距采取的重点措施)
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约41岁,其中最小29岁,最大54岁,从年龄分布状况来看,中老年教师居多,针对我校教师的年龄特点,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实际水平,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均衡搭配,结成互帮互学二人小组,相互帮助,共同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示范引领的主要措施(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模式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在骨干师中广泛开展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以教育的学实以为基本途径的培训,为骨干教师搭建成长、锻炼的平台,造教师向骨干教师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激励作用。从“认真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入手,让骨干教师不断充电,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二、通过开展有声有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骨干教师群体的素质,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奠定更多的实战能力。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教学水平在一个学校起着示范作用,骨干教师的高尚师德,精良的业务,优秀的教学能力都是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的榜样。具体做法是主要是宣传骨干教师的优秀师德师风,学习骨干教师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爱育人的先进事迹,让全体教师看有标杆,学有榜样。在校内广泛开展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观摩课(由省级以上骨干教师作课)、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开放课、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活动。
三、不断总结,形成优秀案例,在全体教师中推广学习。
整校推进过程中的创新点(归纳、例举)
1.搭载体,拓渠道。为解决教师学习交流问题,建立了陇县西大街小学教育发展联盟校微信群、QQ群,开展群上互动交流。定期部署2.0整校推进工作,汇报学校信息化管理、学科教研、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
2.找病症,施良方。四驱联动,通过自查自找,骨干教师带协,教师提问,结对帮扶等措施,精准查找问题3类5项。通过合并论证:教师主动伸手不力,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育人方法粗犷。针对存在问题,学校采取听、纳、传、定四步法,协助帮扶教师一对一制定化解方案和提升办法,切实做到了问题查找清,策略制定准,职责要求明,方法步骤实。
3.输补液,激活力。在制定提升策略和帮扶措施的基础上,主动发挥学校信息化环境优势,做优育人特色,疏通帮扶通道,积极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帮扶。同时,做强监查考核“双促动”机制,龙头校、帮扶校相互评价,考核上报县局定期备案督查,促进联盟校工作持续高效开展。学校先后深入火烧寨中心小学、堎底下中心小学、东风镇东风小学、温水镇中心小学开展送教下乡及交流研讨活动。2020年10月30日,开展了以相邀“书院之秋” 、共商教改良策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12月5日深入温水镇火烧寨中心小学举办了道德微讲堂,捐赠了书籍,给山区师生送上了精神食粮。
4.重视监管落实,扎实开展培训
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合理有效的监管。学校监管人员主要分为两个层面:顶层监管人员为校级主管领导、继续教育辅导员及坊主;基层监管人员为17个教研组长。两个层面的监管人员在工作中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在上下联动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解决研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依据学校2020年下半年教学工作安排,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研修活动需求,学校教导处设计了两个大型研修活动:一个是10月下旬开始的以观课议课活动为载体的语文、数学校本研修活动;另一个是11月中旬开始的以优质课评比活动为载体的其他学科校本研修活动。所有活动具体到研修的每个重点环节都有天数限制,都有作业要求,都有记录留痕,为线下作业的上传和简报制作等工作提前做好了资料准备。
5.明确研修主题,有效推进培训
考虑到参培教师对微能力点的理解和选择可能会引起不可预知的后果,经学校管理团队研究决定,由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其所属教师的微能力点进行统一规划,并要求每个教研组在明确了三个微能力点的基础上确定研修主题,分步开展研修活动。各教研组长在明确研修主题之后,都能积极的带领组员在坊主和继教网管理员的指导下开展主题研修活动。通过一步步的推进,打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瓶颈,让所有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此次活动中得到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6.以中央电化教育馆“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为载体,着力城乡教研共同体建设,以同步单元教研为基础,通过异步、同步教研,示范教学,专递课堂等形式,县级教研共同体再以专递课堂形式覆盖我县农村薄弱学校。根据县教研室电教组安排,我校作为名师团队辐射、带动三年级语文河北镇韦家堡小学和温水镇中心小学共同体,四年级数学东风镇中心小学和新集川镇中心小学共同体的提升。根据课表时间安排按时学习,记好笔记,撰写心得,线上互动教研,以“双师”方式,手把手带薄弱学校教师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