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感受扎染魅力

漫步
创建于2023-03-21
阅读 18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微寒,不料峭。三月十九日下午,南通中学高二五班学生走进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张謇先生的职校办学理念,体验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扎染。 

    “父教育而母实业”。走进张謇职教思想陈列馆,这七个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遥想那百十年前,农工商皆离教育,是张謇先生提出“苟欲于工,必先于学”的思想,开办了培养精于技术应用并具有科学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挽南通之教育,助企业之发展。教育成就大国风范,实业培养工匠精神。张謇先生的思想,在如今的新时代,亦得到了传承与赓续。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张謇的办学理念,成立张謇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等机构,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大国工匠。而于今日参观的我们,更深刻的体味到张謇教育理念的时代性、先进性,也对职业教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参观完陈列馆,我们跟随王浩然老师走入扎染的教室,学习扎染的手法并制作扎染团扇。王浩然,水色染坊主理人,古代纺织品独立学者,南通艾蓝染色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植物染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首批生态纺织品天然染专家委员,“吴蓝回家”染料植物保护公益项目的发起者。

    专业老师龚老师和季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多悉心指导。

    染布蹁跹,弹指间便被扎成各式形状;沸水入染桶,初为鹅黄,静置数分钟,加蓝靛泥后,染棒搅动间,但见“青出于蓝”。雪白的染布已浸过了水,被细线吊着垂入墨蓝的染桶。略腥咸的染料气味在空气中氤氲,浸润着一个个被捆扎的严严实实的染布,也浸润着同学们忐忑而期待的心。一入染桶,初染其色,二入染桶,加深其蓝,再通风氧化,方可解下布上捆的绳子。

    一小团深蓝色的布逐渐舒展,显现出纷繁多样的花纹,或是对称的圆,或是规矩的方,或是朦胧别致的花纹一漾又一漾。将染布熨平,蒙在扇骨上,粘牢,便制成了一把团扇。春风拂来,夹杂着染料清新的气息,将古远的手艺与我们串起丝丝缕缕的细线,我们的心,似乎也与那千百年前沉寂的靛蓝同频共振。

    三月灼灼花事繁,走进张謇职教思想陈列馆,领悟实干精神,初试扎染。继往,体张謇理念之历久弥新,品扎染技术之源远流长;开来,践实干精神笃行不怠,弘传统文化面向未来。我们,在路上。

成品展示如下:

本次活动还吸引了妈妈团一起制作团扇。

有组织有纪律有温度的高二(5)班。

    文案来自钱邓涵,南通中学高二(5)班学生,江苏省第二十一届“七彩语文杯(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获得者。

★特别感谢

钱邓涵,本次活动小记者。

岳欣贝,活动开始前负责点名。

钱邓涵妈妈,帮忙联系了本次活动。

徐艺菲妈妈,王吴昊妈妈,彭思宇妈妈,顾家诚妈妈,朱益诚妈妈,陈泽威妈妈,拍摄很多精美的照片。

黄韵彤爸爸,《南通发布》报道了本次活动。

阅读 18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