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丝路文化(之二)

问月
创建于2023-03-21
阅读 2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壁画艺术是从印度传入新疆,再传入敦煌,所以敦煌早期绘画风格和新疆石窟很相似

在绚丽璀璨的敦煌壁画中,我不仅仅能看到佛教的说法图、经变画、故事画、千佛像、供养人画像等,还看到一些反应古代茂密森林里的动物图。












如果说,精致而美丽的雕塑、壁画,都是佛教文化传播下盛开的鲜花:那么,贯穿其中并成为脉络的佛教故事,就是茂盛的枝干

鸟飞进了文字里

在莫高窟,壁画上早就留下了丰富的鸟类形象,最早的,甚至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

春江水暖鸭先知”,鸟禽自带对气候变化灵敏的感知系统,向来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

廊下绿鹦鹉 榆林窟第25窟  中唐




这只白鹅藏在窟顶的平棋图案中,中心方井当作水池,以绿色来表示,中间画一朵莲花图案,在方井相对的两角各画出一只白鹅,富有生活情趣。

莲池中的白鹅 莫高窟第435窟  北魏

站在山石上的狒狒向远处瞭望,在它的上方,虚空之中一只玄鸟在飞。山中一只鹿也举首张望着天空中的动静。它们都从不同视角共同关注着须弥山上的美妙奇景。

狒狒与玄鸟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这是五百强盗成佛故事画中的小品。莲池中长着枝枝花蕾,小鸭在池中闲游,鹭鸶独立于水中,在梳理羽毛。作者用悠闲的动物们衬托出强盗皈依佛法时的祥和气氛。 

水鸟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

画面描绘释迦牟尼说《法华经》时,各种禽鸟前来围绕释迦听法。这些禽鸟都流露出对佛法崇敬的情态。

群鸟听法 莫高窟第420窟 隋

这幅图以白描手法,准确地抓住野猪群的体型特征,母猪腹下一排下垂的乳头和蹄子,笔虽简练但却细致入微,猪仔的蹄子则全都省略不画,让人觉得它们的小蹄子或隐没在草地中,或模糊于尘土里。

莫高窟 第249窟 西魏


这是涅槃经变中两只为佛致哀的孔雀,一只尾羽高举、两翅搧动、显得焦躁不安;另一只看似平静,但眼神悲哀。在造型上与早期所画的孔雀比较,装饰意味淡化,显得更加真实细腻。

双孔雀 莫高窟第332窟  初唐



这是观无量寿经变的局部,两只鹤在玛瑙镶嵌的地面上翩翩起舞,其中一只引颈长鸣,莲池中有玩耍的儿童和成双成对的鸳鸯。有趣的是还有两个为鹤伴奏的儿童,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氛。

双鹤起舞 莫高窟第148窟  盛唐



在观无量寿经变天国伎乐的下面、平台两侧各有一只白天鹅站在莲池小岛上,曲颈挺胸、舒展双翅。画法是在绿色池水上直接以厚重的白粉塑造形象,从现状看,略去了轮廓内之细部描写,类似于“剪影”。

天鹅 莫高窟第360窟  中唐



涅槃经变中,当佛涅槃之时,各种动物都发出悲鸣。大雁从远处飞来,嘴衔莲花,向佛作鲜花供养,表示哀悼与敬仰之情。大雁的眼神中有几分惊愕与悲哀,与主题内容气氛相协调。

衔花的大雁 莫高窟第158窟  中唐



在虚空中飞翔的凤鸟,低声鸣叫,后尾生有雉翎,尾羽高高飘起。

千秋长命鸟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这是劳度叉斗圣经变的一个情节。表现外道劳度叉变成一条毒龙,与佛弟子舍利弗斗法,舍利弗变为一只金翅鸟,啄其眼、裂其身。画面紧张激烈,画工精细,造型生动。

金翅鸟斗毒龙 莫高窟第9窟  晚唐



千秋长命鸟,在虚空流动的星云间展翅而飞,应为导引护送升仙的人面鸟,亦或是中国远古神话中的东方神句芒。 

千秋长命鸟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传说青鸟是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它昂首挺胸、鼓翅举尾,与朱雀、玄武等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瑞禽神兽共舞于佛窟之内。

青鸟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诸多的鸟类在敦煌壁画中,灵动了无数个春天,也和众多其它物种一起,构成了一个浩瀚的博物学世界。


莫高窟作为荒漠戈壁中的一小片“绿洲”,当春暖花开的时候,会有不少鸟儿闻讯从他乡赶来。自此春分后,在昼长夜短的日子里,于这片绿洲上啜饮、筑巢、嬉戏,生生不息。



























千秋长命鸟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千秋长命鸟,在虚空流动的星云间展翅而飞,应为导引护送升仙的人面鸟,亦或是中国远古神话中的东方神句芒。 




青鸟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传说青鸟是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它昂首挺胸、鼓翅举尾,与朱雀、玄武等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瑞禽神兽共舞于佛窟之内。






诸多的鸟类在敦煌壁画中,灵动了无数个春天,也和众多其它物种一起,构成了一个浩瀚的博物学世界。


莫高窟作为荒漠戈壁中的一小片“绿洲”,当春暖花开的时候,会有不少鸟儿闻讯从他乡赶来。自此春分后,在昼长夜短的日子里,于这片绿洲上啜饮、筑巢、嬉戏,生生不息。


阅读 2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