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的总结。
去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四个“敢”应时而提,导向鲜明,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聚焦“敢”字、突出“敢”字,就是实干为要,呼唤勇毅,鼓励闯劲,激励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同时,我国也正处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关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提出四个“敢”,就是引导全社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干事创业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就是激励各级领导干部、地方政府、各类市场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改革创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聚全社会一心一意促发展、百折不挠向复兴的澎湃动力。
四敢”是新提法,却不是新内容。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正是源自这“四敢”。上世纪80年代,长三角的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著名的“四千四万”精神,那就是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带有鲜明区域特征、时代烙印的精神品质,使得今天的长三角在各个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增强“四敢”精神,需要坚守的毅力和奋斗的意志。有的地方领导说,要敢于同先进比高下,敢于同自己过不去,不要总讲“拿得出手”的成绩,还要讲“说不出口”的问题。现实中,那些“无中生有”的传奇,“新题大作”的精彩,都是“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和“干”的作风的诠释。这些朴素而生动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四敢”精神和大无畏的气概。
增强“四敢”精神,需要更有效的激励。敢想敢干,需要制度的激励、社会的激励,才能持续保持“敢”的状态。对冲锋陷阵、辛勤干活的干部重视少、关心少、支持少,长此以往,存在可能导致干部激励机制失效的风险。做好激励,应该重视大道理与小道理的对接,集体理想与个人梦想的对接。有著名企业家曾说过,没有激励还考核什么?有奖励才有榜样,基层不能没有英雄,没有英雄就没有动力。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只有做好激励,才能让“四敢”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彰显志气、锐气、胆气、勇气,展现的是精气神,是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精气神是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发展需要凝神聚气。各地方领导干部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战斗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工作抓紧抓细抓实。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善于解剖麻雀、总结经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认真倾听企业、群众等各方面意见,用心用情为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想方设法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引导每个人、每个企业都积极投身进来,有动力去想去试、有信心去闯去干,以敢想敢干的志气、敢破敢立的锐气、敢打敢拼的胆气、敢闯敢试的勇气,将蕴含于地方政府、各类市场主体、广大人民群众中内在的精神力量凝练出来,在比较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