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组综合实践活动

Thea
创建于2023-03-20
阅读 20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上周末,老师布置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我们小组负责的节日是春节。

    我们小组共有11个组员,在组长张君鸿的分配下,大家各司其职:

    组长:张君鸿,负责查找春联的资料;

    副组长:陈元曦,负责制作学习活动的美篇;

    李田慈、黄湛雯、尉篮:负责查找春节的习俗;

    林心意:负责查找有关春节的诗词;

    张善为、陈元曦:负责描写春节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黄俊宇:负责查找春节的由来;

    陈羿霖:负责查找春节的谜语;

    邓雯予、尹梓逸:负责补充春节的其余知识。

    

春节的来历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圆、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相关来历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公元前104年(元封六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春节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春节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黄俊宇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与春节由来相关资料)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它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尉蓝、李田慈、黄湛雯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到下面这些与春节有关习俗:

    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古代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得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因此有了“腊八算”一词。腊八这天债主还会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让其准备还钱。后欠债人用“蒜”代替“算”字,回避算账的“算”字,“腊八蒜”由此而来。

    

(腊八蒜)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祭灶)

    自汉代以来,除夕守岁就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守岁)

    为祈求一家福寿康宁,人们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所以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贴门神)

    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 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

(拜年)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不许搞卫生,否则会将好运气弄掉,“破五”这天要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当日通行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据说这样可以规避周围谗言,有些地方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糖等,寓意发财、甜蜜和美。

   (吃饺子)

    元宵节花灯的节期与节俗活动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精巧、多彩的灯火,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点花灯)

春节对联

     贴春联最早的目的是为了驱邪保平安,古人认为过年的时候有邪祟,而桃木具有辟邪作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在门上贴桃符可护佑门庭,而我们现在春节贴春联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幸福。

   (张君鸿上网收集资料)

后蜀之主孟昶的对联:

上联:新年纳余庆

下联:嘉节号长春

张君鸿收集春联:

横联:福星高照

上联:百福临门鸿运开

下联:万事顺心如意来

张君鸿网上收集对联,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对联吗?

横批:玉兔迎春

上联:吉星高照好运来

下联:心想事成无压力

春节诗词

    林心意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阅资料、节日观光等方式收集与春节有关诗词,了解春节习俗。


春节谜语

    陈羿霖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阅读书籍、访问长辈等方式收集与春节有关的知识,了解了春节的由来、春节有关的习俗,重点收集了与春节有关的谜语,并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

春节趣事

欢度春节

 三(10)班  陈元曦

    “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耕田。”春节应该是又隆重又欢乐的节日吧,这天大人们会早早起床干活,小朋友可以快乐地放烟花,还可以吃上香喷喷的团圆饭呢!

     除夕的早晨,家人们早早开始干活,我也早早起来了。一家人围坐一起商量今天要干什么活:爸爸负责贴春联,奶奶蒸饺子,我和妈妈一起包饺子。妈妈先拿出一片饺子皮平铺在手掌中心,接着又用勺子在碗里舀一些饺子馅放在饺子皮中间,再把饺子皮对折,折成半圆形,再用手交叉着往中间一挤,一捏。不一会儿,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包好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包了起来,我刚包好,饺子皮裂开了,于是我就就去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说:“应该在对折后,把饺子皮向两边一拉,再往前一挤,使劲一捏就行了。”于是我又重新拿出一块饺子皮试了一次,这次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陷多了,饺子皮又涨开来了,于是我挤出一点儿陷,小心翼翼的按照妈妈说的,又包了一次,这次成功了。虽然包出来的饺子没有妈妈的好看,但我仍然很高兴,因为这毕竟是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经过多次包饺子,渐渐的我包的饺子也变得好看了起来了。经过漫长的操作,一锅美味有趣的饺子包完。瞧,有的饺子弯弯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饺子是竖立着,呈美丽的浪花状,像大海朝海滩扑过来的浪花……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叫。奶奶拿饺子去蒸,过了好一会儿,锅里冒出一阵香气,原来饺子蒸好了,我终于可以品尝到它了,一家人坐到桌前,我已经迫不及待得尝了一口我和妈妈做的饺子。没想到这么好吃,让我回味无穷,我快速吃完饺子,然后去看书练字了。

    下午,我们准备晚上吃团圆饭的食物,我们每个人分工合作,洗菜、切肉、煮汤……经过一道道工序,终于做好了火锅,到了饭点,大家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红彤彤的火锅,十分喜庆,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晚上,我和爸爸到小区院子里放烟花,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七彩颜色,令人兴奋,这一夜是光明之夜,我喜欢春节,春节是一个欢乐无比的节日!

春节

 三(10)班  黄湛雯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盛大的节日,代表着新一年的开始。我最喜欢热闹了,天天盼着春节赶快到来。因为每年的春节都让我难以忘怀,记忆犹新。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色的春联。到了晚上,大家都吃饺子,要守岁。过了十二点钟,“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鞭炮的响声震耳欲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初一的晚上,三叔买了很多烟花,我和我的堂妹黄彦婷一起放烟花。三叔对我们说:“看我的,我先来放。”只见三叔把烟花放在地上,再用打火机点燃,便像个敏捷的猴子一样跑开了。接着,“嗖”的一声,飞上天空。五颜六色、灿烂多姿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把夜空装饰得非常漂亮。

    轮到 我们放烟花了,我的堂妹黄彦婷不敢放。我战战兢兢地拿着打火机和烟花,学着三叔的样子把烟花放在地上,再用打火机点燃,一点燃就往回跑。“咦?怎么没有声音呢?”彦婷妹妹笑着说:“姐姐不会放,哈哈哈!”我不服气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行。”我重新拿一个烟花,点燃了它,终于成功了。我们在一起欢声笑语,这个春节过得十分快乐。

    多么迷人的夜空,多么美丽的烟花,它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我想要的快乐,你觉得呢?

春节趣事——写福

 三(10)班  张善为

    春节写福字,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我和爸爸,外公一起写福字。为了练习好福字,我先用水写布写,看着沾清水书写就成黑色字体的布,我觉得既节省了红纸和墨水,又能让初学者减少墨水弄脏衣服的烦恼。可是毛笔字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写的毛笔字歪歪扭扭,大大小小的,一点都不好看,像一条黑色的小虫子爬过纸面,“字无百日功”,我还是不够勤奋。经过一轮评比,最后在水洗布上最漂亮的还是外公的毛笔字。看着漂亮的福字,祝福大家都新春得福。

活动小结

(张君鸿)

    分工明确后,大家分头行动。经过一天多的自己动手、分工合作,我们小组硕果累累:

    我们认识到春节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和自然崇拜;

    关于习俗: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关于诗词:我们找到了《除夜(宋:文天祥)》、《田家元日(唐:孟浩然)》和《除夕(宋:刘克庄)》等;关于美食:传统应节食品有年糕、饺子、汤圆等。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们收获很多:

    1、小组成员重温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相关知识;   

    2、培养了组员各自查找信息的能力:借助书籍、借助互联网、借助和长辈的交流等方式;

    3、培养了小组同学间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彼此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友谊。

    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制作人:陈元曦及家长


阅读 20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