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区2022新入职教师系列培训成果展示(春季第五期)

糖豆
创建于2023-03-20
阅读 247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按照鄠邑区教科局关于2022年新入职教师岗位系列春季培训工作计划,幼教组于3月16日在第五幼儿园进行《青年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集中学习与讨论活动,小学组于3月17日在西安惠安小学山阴分校展开观摩课及聆听专家报告活动,中学组于3月18日上午进行《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的自主学习及反思实践活动。学员结合本次培训,撰写心得体会,经导师评选,现推送部分优秀供大家学习借鉴。

中学组
渭兴中学  詹转转

通过研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确定》,使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尤其是以下几点:

1、让知识走进课堂。生活本身就是课堂,如果知识能学以致用,学生就会感到知识的重要性,因而会更用功学习,所以,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中、教材中,挖掘知识应用的素材,把日常生活的实例转化为课堂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就能把本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1).精讲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起码要做到课前精心设计,顾及到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在分析本班班情的情况下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接受能力,在备课的同时要尽量照顾这部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要剖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给学生以点拨、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到教师精讲,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尽量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发现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多练就是要留给学生练习时间,在精讲的基础上,把学到的知识反复在课堂上多练,这就要特别关注部分差生,要求准备好练习本,把新学知识,趁热打铁,进行消化吸收,经过反复练习,以至于他们完全掌握,这样老师好教,学生好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写起作业来感到轻松愉快,差生也感觉到学数学不困难,这样无意中把他们厌学的习惯也慢慢得到了转变,同时也培养出了他们按时交作业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效益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3.教师在授课后要有所反思。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会有所失,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想与实际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有时会觉得有不尽人意之处,做为教师要认真分析总结这节课的优劣,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并同时能及时发现个人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日益得到完善。

4.整体把握教材,面向考点,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教材相当于教师的枪,老师必须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每章的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 是教毕业班的,前1- 2年的考题,都要浏览一遍,考什么,怎样考,考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有的放矢地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样,把考题贯穿于平常教学当中,就能收到事半

5.多让学生错,在错误中寻找正确答案。有句话说:人是在错误中长大的。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大不必事无巨细都讲,可多让学生去犯错误,特别是学生板演时做错了更好,老师可以对错误当场分析;还可以在改作业过程中收集错题,开一节“诊断课”,让学生当小医生,找出毛病,并对症下药。这样,效果比老师单纯讲好。

“教无定法”,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而已。我想,只要我们教师用心研究教法,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就一定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天桥中学  陈娜

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根据一定目标和主题有机进行教材的重组,强调知识的习得,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践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并能加以运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使每一节课都有内在的乐趣,引导学生立足音乐学科本质,最终获得音乐学科特色的综合表现能力。中小学是按学科进行教育教学的,故核心素养也就要分解和体现到各学科核心素养之中,否则,核心素养就无法落地。而音乐学科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它把学生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作为总目标。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曾经说过:“给一线教师一个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就一定能撬动课堂”,这句话给了我深深震撼,这表明单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以前的教学设计中,一般都是以教材章节为基本单位,知识间缺乏的关联性与迁移性,常常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行真正理解和掌握,对于学到什么样的程度常有困惑。而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则是根据一定目标和主题有机进行教材的重组,强调知识的习得,通过实践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并能加以运用。引导学生立足音乐学科本质,通过音乐学习获得音乐学科特色的综合表现能力,如感知能力、情感体验、实践能力、审美情趣、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尝试将《金蛇狂舞》和《丰收锣鼓》作为一个整体单元来进行教学设计,并作了简单的尝试

一、 阅读教材,合理整合

教育评价领域享有盛誉的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所说:“关注学生理解的单元模板,对教学内容不局限于特定的主题内容,而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单元教学设计不是单纯以章节作为教材单位,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目标和主题模块来构成教材单元的一个单位。教师根据不同知识点内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对某一章或者某一单元进行设计,学习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完成相对完整的单元性知识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相关的文本的捕捉力和对新课标的理解力。著名音乐教育家廖乃雄认为:给予学生什么样的“粮食”或者“主材”,这是音乐教育和教化的决定因素,吸收什么营养对人的成长起到决定作用,生命离不开营养,教育也离不开教材。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可见选择教材内容的重要性。教师根据课标要求,通过自身理解,将新旧知识进行链接,并与其他单元的教学内容穿插编排,形成对于音乐这种基于结构化的、依照知识间内在逻辑关联的教学材料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民乐合奏曲《丰收锣鼓》是来自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的一首欣赏曲目,作品具有浓郁的山东民间音乐特点,表现了锣鼓喧天,人们庆祝丰收的欢乐场景,通过准确的双手配合节奏将人们丰收之后的喜欢,伴随这锣鼓点的模仿,惟妙惟肖地显现出来。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不由的想到另外一首来自七年级上册的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通过聆听两首作品和阅读介绍文本,我发现二者之间是相互关联,并且在知识上是有层次递进的关系的。相同点是这两首乐曲都配以激越的锣鼓伴奏,运用螺蛳结顶的创作手法渲染了气氛。不同之处是《丰收锣鼓》表现了劳动者喜获丰收的喜悦之情,而《金蛇狂舞》表现了赛龙舟紧张而欢腾的热烈场面,具有南北方乐曲的对比性。所以我就尝试将二者以打击乐为线贯穿成一个整体单元来设计,结合文本与音响内容,从感性认识入手,设置基本问题,通过聆听打击乐节奏、自制打击乐器、创作节奏、合作演奏等形式来解决问题,在其过程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点及技能的理性认识,加强对音乐相关文化的认可,将文本中的音乐变成自己的音乐,也将课堂变成学生创作合作的天地。通过合理整合教材,实施有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

二、 基于素养,确定目标

上海市特级教师席恒认为:“音乐教学单元设计并不是与教学内容相分离,关音乐教学单元设计都是根据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有效的单元设计。”而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关注对具体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还要以此为基础,关注自身发展,强调个体的综合力。音乐教学同样不能止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整体综合素养的培养。课程发展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指引着这一堂课最终去向何方。如果缺少对教学单元目标的合理设计,音乐教学将只是停留在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音乐学科教育很多来源于生活体验,由于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表达方式,思维方式不同也就存在差异性。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单元设计结合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单元设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使每一节课都有内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我感觉这两首音乐都是在表现人们的生活与情感世界,通过打击乐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表现来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文化、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音乐生活导向功能。其次构建有创造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作品,为学生打开创作的大门,比如在《金蛇狂舞》表现的基础上去探索音源音效,鼓励自制打击乐器,为作品伴奏;利用打击乐固定的节奏通过叠加的方式演奏更深刻的理解《丰收锣鼓》,点燃学生主动思考的思维火花;在积累了打击乐节奏和多种演奏方法的基础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讨论、比较、尝试等,创造自己认为合适的节奏型和演奏方式来表现音乐形象与情绪。最后则在“玩音乐”的过程中建立起音乐与学生自身、同伙伴、同世界的联系;在开放式的评价中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创造的内驱力动力,教师和学生能成为一个整体来开展学习。所以最终确定的教学目标为:1.从比较聆听、感悟体验、创造应用的角度来鉴赏和理解《丰收锣鼓》和《金蛇狂舞》。2.紧紧抓住打击乐器这一线索,走进二者的文化背景,能初步建立音乐与文化的内在统一的联系。3.能积极探索音源音效,自制打击乐器,运用适当的创作方法创编节奏谱,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自信表现音乐,提高创造能力和音乐的审美能力。

惠安中学  邰雪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中不可忽视的内在涵养,其不仅要求个人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掌握地理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与观念,还要求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相关认知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不仅能帮助他们获取地理重要知识,引导其形成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正逐渐的受到教师的重视,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探索与创新。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从以下多个方面对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 

一、提高地理学习的实用性,让学生“乐”学 

最好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如果学生能把们课堂当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习如何生活,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那样对地理知识产生强烈的感受:所见即所学,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我们至少应该向学生显示地理学科在学校这个社会里的作用,调动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地理现象的积极性。例如,较大的地震灾害近几年来在我国频繁发生,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0年“4·14 玉树地震”、2013年“4·20雅安地震”等灾害的发生,震醒许多人,整个社会开始意识到这方面的教育是多么重要,而学校教育在这方面非常欠缺。作为地理教师也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课堂教学,仅仅只关注了课本上关于地震的基础知识,将它们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但日后如果学生真遇到地震,这些书本上的知识毫无帮助。虽说身处西安的我们很少经历地震,但是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分布影响范围十分广阔,而我国又地处这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另外学生们去国内外旅游留学甚至生活的话,仍有可能遇到地震灾害,他们需要了解一些地震后的求生技能。于是经过充分备课后上《板块运动》这个专题,当介绍到地震时,我会花上近一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了解地震发生前的先兆,知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式和应对 突发状况的策略,以及在地震发生后还要学会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受困者。每次上完这样一堂课,学生们参与讨论的热烈程度及脸上认真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喜欢学习这样的知识,而且相比于课本上的内容,他们也更需要这样的地理技能。 

二、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学习和思考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的过程中来得以实现。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做好“导演”,引导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学习和思考,从而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探究活动的设计要求背景材料新颖且具有启发性,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地理核心能力,能起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另外,地理教材上的“活动”和“阅读材料”本身也是探究活动的素材,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服务于为了学生必备地理素养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近年部分高考试题中出现了的一些探究活动材料题,从材料到问题设计,技术水平很高,非常符合课堂探究活动设计的要求,其也必然会对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开展具有引领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将开放式讨论作为研究地理问题的主要方法,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可以开展积极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例如,产业的区位条件是高一人文地理部分的重点内容,但不论农业、工业还是商业都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要让他们通过这些产业的特征去理解区位条件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就尝试在教学中贴近他们生活,联系到在上该内容前曾带领他们去采摘草莓的事例,让他们分小组进行关于“生 产草莓需要哪些条件”的开放性讨论。通过一组组热烈探讨,“气候”“地形”“土壤”“市场” “科技”这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一一被学生提出,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通过讨论,群策群力,学生就能得到较为全面的答案和结论,语言也更加严密、科学、准确。就像苏霍 姆林斯基所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 的一部分,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相应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通过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地理观念,更增长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和生存智慧。 

三、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运用乡土案例,培养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即有关人类及其各种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人教版地理必修中的“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以西安市长安区的城市化过程为案例载体,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对“人地协调观”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方式 进行探讨。本节课中运用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并能够使土地理案例和教学案例融会贯通,着重强调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设计的意图为:(1)利用不同时期的城市化资料进行对比,探讨分析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人文地 理环境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对家乡的热爱。(2)利用交通、居住和就业状况等案例分析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弊端,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产生对家乡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同时,利用交通方式变化的案例,使学生看到城市化发展的两面性,培养学生用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意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的责任感。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时代发展对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需要我们具体教学工作中认真设计好阶段性教学,用教学设计指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培养的目的从教书向育人转变,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成为主角,积极探究思考;同时有效利用乡土资源与多样化地理课堂的有机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地理知识的呈现更形象生动,信息更集中,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使学生能用正确的地理思维方式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小学语文组
惠安小学  崔晶晶

人们常说:“思想和思想相碰,就会迸溅无数火花。”今天,走进古朴、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山阴分校,观摩学习了一堂“一课多师”的语文课,让我耳目一新。莲湖区郝家巷小学党校长和未央区教研员于老师共同完成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杨氏之子》这一课。这节课,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参与兴趣高,课堂生成精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党校长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语言,以及于老师对于群文阅读方法的渗透。

党校长在课堂开始前用风趣幽默的小游戏进行师生的自我介绍,拉近了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她充分的鼓励学生展示自我,通过读古文、划节奏、讲故事等方法,打破了传统“满堂灌”的形式,在一个个活动中,学生就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党校长对于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方法也非常值得我学习,在朗读过程中,她发现学生将“为设果”的“为”误读成二声。此时,她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读音,而是和学生进行探讨,请大家来阐述自己的理由并理解这句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课后注释的方法,最终学生自己发现读音确实有误,并积极改正。这个过程虽然不长,但是老师面对课堂突发问题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一味地说教,进行了师生间和谐的讨论最终得出方法和结果,这一点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学习。

于老师学习单上呈现的“七步诗”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原因是我在我看来,可能给五年级的孩子出示这样难度的文章有些无法完成。事实上,课堂在于老师的引导中变得简单生动,学生们运用前面所总结出学习方法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读懂了故事,并能感受到曹植的聪慧。实际上,于老师以新课标所倡导的四种学习活动为依托,设计了这一活动,锻炼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两位老师整节课都是从以学生为本的枝干上向外延伸,关注学生课堂的生成,看似简单却将“风趣幽默”和“聪慧机敏”的语言分析的鞭辟入里。

如果说“一课多师”让我耳目一新,那么王晓纲老师的评课就是定海神针。王老师看问题的角度多样又精准。她强调“课堂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并且告诫我们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有大单元整体意识,在生成中注意总结提炼方法,在活动中重视设计有效的评价,要不断思考“你教什么?孩子的收获是什么?”。简短的评课令人思考良久。我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教学最基本的功夫就是搞明白你想教给孩子什么?

语文学习因其特殊性,不但承担着学习知识的功能,更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立德树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育人功能。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时回忆在培训中学习到的方法,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认清楚“教”和“学”的关系,力争让学生在我的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新区一校  杨春蕾

“夯实专业素养,蓄力教师成长”,3月17日上午,我满怀期待在西安惠安小学山阴分校参加了课堂观摩、专家点评活动,以及《阅读涵养人》专家报告,整场培训精心策划、内容丰富、收获甚多。我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写下来,同大家分享:

一、 课堂观摩助力专业成长

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于红梅和党红梅校长共上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这一课,可谓高手同聚,精彩绝伦。

首先是由莲湖区郝家巷小学党红梅校长讲授第一课时,党校长这堂课鲜活生动,风趣幽默,学生热情高涨,学习气氛浓烈。党校长特别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将“读”贯穿于整个课堂学习的始终。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受《杨氏之子》这一课中,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同时,党校长还特别注重课堂内容的生成,触发学生思考。本篇课文有两个字是多音字:一个是“为设果”的“为”,另一个是“儿应声答曰”的“应”,在讲解这两个字的读音时,党校长用了非常巧妙的方法。他不是直接将这两个字的读音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个字在本文中的含义,使学生了解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两个字的理解。再者党校长还注重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她设置了“讲故事”这一环节,这一环节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的重中之重。一讲:学生自己讲;二讲:同桌之间讲;三讲:全班展示讲。这“三讲”充分体现了党校长的育人智慧,逐字逐句的翻译使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学生更易接受,兴趣更浓。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明白了本篇文言文的含义,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凸显了学生主人翁的地位,诠释了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整堂课也在故事的讲述中缓缓落下帷幕。

当我还沉浸在党校长浓烈的课堂气氛中时,于红梅老师面带微笑,穿着粉红色西装走入教室。于老师这节课的重点是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她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杨氏之子甚聪慧”这一人物形象。学生也在文中找到了答案,从“应声答”能看出杨氏之子反应灵敏,聪明机智;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体现杨氏之子回答的委婉巧妙,更凸显了杨氏之子聪慧有礼这一人物形象。在这一问一答中体现了于老师善于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更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阅读鉴赏的能力。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当我认为整堂课的讲解快到尾声时,于老师更是带来了她事先准备好的学习单一一发给了学生,于老师的这一做法触发了我的思考,原来文言文的学习不能只就知识讲知识,更重要的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文言知识用到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上,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我想这就是于老师的高明之处。但惊喜还在继续,在最后的讲解中,于老师拿起了《世说新语》这本书,她告诉学生这本书中还有更多像《杨氏之子》一样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学生们对《世说新语》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能看出于老师在巧妙地引导学生,语文学习要从课内走向课外,而学生只有会读书、好读书、爱读书才能真正将所学的语文知识最大化,才能吸收源源不断的知识养分,才能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无限乐趣。我想于老师通过她的示范课也在无声中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语文课本的讲解,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迁移理解,让语文课堂更加充满书香气息。

二、 专家点评彰显学科功能

在观摩了党红梅校长和于红梅老师的示范课之后,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古朴典雅的山阴书院学堂聆听王晓刚老师针对《杨氏之子》这一课的点评。王老师从四个方面对语文课进行了点评:一是语言幽默,有效调动学生兴趣。二是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注重学段衔接。三是通过创设情境、构建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四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目标贯穿始终。

王老师的点评更是触发了我的思考,文言文相对小学生而言年代久远、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对文言文学习有一种畏难情绪,他们学不懂、也不愿学。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过程中也是身心疲惫,不知所措。通过王老师的点评,我明白了幽默的语言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化解文言文学习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这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同时我也明白了语文课堂的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就《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来说,文言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都能理解,但育人的意义更大。杨氏子在年仅九岁时所表现出来的幽默机智、谦和有礼正是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关键所在。学生只有真切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他们才会去学习古人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才能吸收古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才能彰显语文学科育人的价值。

三、 阅读浸润心灵,涵养人生。

在培训的最后我聆听了牛文明院长有关:“阅读涵养人生”的报告,牛院长从读书可以提升境界、改变人的思维方面指出了读书的重要性,他从为何读、情怀厚植、优化知识几个方面谈及阅读,告诫青年教师要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人。

听了牛院长的报告,我深切感受到读书对于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看来“理想的语文教师,除了具有广博的文史知识,还应该能说会道,能培育出一个善于读书、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善于写作的人,是一个能够在学生人格、精神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我想我离理想的语文教师还有很远的距离,如何弥补自己在知识上的欠缺,唯有不断读书。“以书为友、以书为伴”,也是我今后想要去认真践行的使命。

   总之,本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上也有了极大地收获。观摩了专家风采,开阔了眼界,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争取做一个课改的实践者,知识更新的主动者,不断努力探索,为教育教学尽自己一份力量。

 

 

实验小学  马姗

初春三月,红叶李开得正好,柳芽已然柔嫩,昨夜的一场雨并未让春容折损半分,反倒让空气中多了几分恬淡。山阴小学,一个从名字到角落里都匠心独运的小学。初见到她,是翩飞的几瓣春花,是高大的水杉遗落的几颗果实,是菜畦上闪烁的昨夜的水珠,是山阴学堂的旧址,是琅琅的读书声。

这里不仅有飞起的檐角,有金丝垂柳里喜鹊的欢歌,还有泛着青苔的石板路和屋檐上粉色的瓦松。看过了很多现代化的校舍,这里的守拙抱朴让所有的焦虑都平静了下来。当然,美的不止是环境,接下来的课程更是连同这一方校舍令人回味悠长。

莲湖区郝家巷小学党校长和未央区语文教研员于老师共同完成了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杨氏之子》一课,“一课多师”的授课让我收获颇多。

一、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党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同时传递课堂氛围和要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单位的关键词为体会并学会运用幽默的语言,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中语言的运用的重点要求,党校长在课堂的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紧扣目标。

二、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孩子。以学生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听起来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做起来却并不简单。看过一些课堂,老师一节课不辞辛劳地讲,学生笔耕不辍地记,但是课堂效果却并不如人意。作为新手老师,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害怕自己讲得太少,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党校长的课告诉我,真正的老师是应该能够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而老师能做的应该是作为引导,设置合理的目标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更重要的学会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真正的名师要耐得住课堂上的“寂寞”,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得。

三、不怕学生的错误。作为老师,我们常常希望学生不要犯错,可是党校长的课堂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为设果”一句,到底是二声还是四声,有错误的课堂才是真的课堂。一个错误的读音,背后带给学生的是敢于发声的勇气、敢于质疑的胆量和学会解决的能力。在探究正确读音的过程中,也不是老师直接纠正,而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去探讨去辨析。我想,这种能力和勇气才是我们更应该交给学生的。

四、群文阅读的方法。党校长让同学们试着从不同的人物身份去讲这个故事,去理解聪慧的杨氏之子。此时,“应声”而上是聪慧的佐证,同时于老师也应声而上带来了《七步诗》。于老师抛出问题“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点破了杨梅和孔雀的缘由,让聪慧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同时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聪慧的少年郎,在温故的过程中点开新题:少年曹植七步成诗。以任务单的形式让同学们去阅读、去思考,这个看起来略有难度的阅读,让我们文言文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得到锻炼和强化,同时告诉学生《世说新语》里的精彩故事还有更多等着他们,比如七年级的《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样引发的方式让学生对以后的语文学习充满兴趣。

党校长和于老师课上的精彩,王老师评得也好,她让我们更加明晰了一堂好课的标准。课堂的语言一定要结合单元的教学目标,优美的课文要优美地讲,幽默的课文要幽默地讲。课堂一定要还给学生,我们的每个环节设置都应该是围绕我们的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是我们始终要守的正,思维能力的培训应该贯穿始终,要完成审美的创造,最终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树立民族的文化自信。

“终南高渭水长大风泱泱”,三月的春花开的正好,桃李正芳菲。

小学综合组
甘河中心校  韦婉

3月17日,我们在惠安小学山阴分校观摩了杨校长和崔老师的一堂精彩的授课,随后又聆听了马俊华老师的精彩评课,对此我深表感谢也收获良多。

课堂刚开始用小视频导入,运用天文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关于年、月、日的概念,从而进入今天的课题。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探究、发现其中的知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经过小组合作,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探讨,发现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完善总结出大月、小月和特殊月,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便于记忆,教师还教授了两种方法:拳头记忆法和儿歌记忆法,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

这是一节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却又有些模糊不清,感觉很容易,却又不简单的课。本节课尊重了学生的起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新知,符合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调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意识到自己还要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3)教学时,应注意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更好。

电厂小学  高招招

3月7日上午,我们新教师在山阴小学参加了参加了课堂观摩、专家点评活动,以及《阅读涵养人》专家报告。

听了杨小川校长和崔敏校长的示范观摩课,从中受益匪浅:课堂导入精妙简洁,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拉近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比如杨校长这样问:“同学们,向后看今天教室有什么变化?”学生答:“很多很多老师。”杨校长说:“对啊,今天的老师比学生都多,大家激动吗?这对山阴小学来说是个有意义且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么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呢?” 学生答:“2023年3月17日。”由此杨校长结合实际巧妙导入今天的课题:年-月-日。紧接着从人文角度渗透日期的作用,以及观看天文视频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年月日的由来。整个导入以及新授内容安排的紧凑合理且流畅。

紧接着是崔敏校长授新课,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说出了上课回答问题的规矩:举手以及回答问题不拖音,使得整个课堂干脆利落,井井有条。通过近四年的日历呈现从中探讨规律,再呈现前六年得日历再次验证和发现平年和闰年的规律。安排的非常巧妙,逻辑严谨。最后通过歌诀的方式熟悉规律,利用游戏调动课堂参与感得同时加深规律的掌握以及运用。

从以上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巨大差距,同时也有幸学习到了一些技巧和方法,热身导入,新授,内容安排,随机应变得教育机智是我长期需要学习和践行的。

课后听了马俊华老师的细化评课,马老师强调学习路径的重要性,遵循孩子的发展观的规律的重要性,问题设置的合理性,注重数学知识结构的延续性。从中感受到了大师的厉害之处,真正做到了将大理论细化到真实课堂上教学内容中的每一步。

最后,听了牛文明院长的阅读涵养人生的精彩报告:分别从读书可以提升境界、改变人的思维、情怀厚植、优化知识谈及阅读。同时也为学生和全体教师推荐阅读书目。从他的报告中我感受到了:微光之汇,乃成星河,字里乾坤之大,书中日月长,从推动读书到自己愿意读书,把学习的力量真正注入到教师以及学生的成长中。

惠安小学  易文彬

本周五,我们全体新入职教师在西安惠安小学山阴分校聆听了《阅读涵养人》专家报告,以较短的时间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学习,让我有了很大收获。

阅读的一个目的在于求知。从“读书”到“读屏”,阅读习惯的改变,换个角度看也是阅读方式的丰富。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纸质书籍的电子化,让获取知识更为便捷;融合多重形态的视听内容,更让阅读由平面式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式的“视通万里”。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数字化打通了书籍之间的“链接”,让人们能在跳转来源、聚合推荐等方式里,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可以说,数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丰富了学习的体验,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而关键在于阅读的内容本身是否有意义。

阅读的更重要意义在于思考。无论哪种阅读方式,沉潜往复都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过程。。同时,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提升修养的方式。读一本好书,如同攀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也能欣赏到风景,但唯有不断向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以思考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同样是阅读之于我们的意义。开卷有益。无论什么时候,唯有获得真知灼见、收获精神启迪的阅读,才是真正有益的阅读。无论何种阅读方式,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有分量、阅读之后有所思考。正因如此,我们不必纠结干阅读形态上“有形之书”与“无形之书”,而应把关注点聚焦在阅读的深度和厚度。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应该在不断学习中进步,“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可以使人明智,可以使人快乐,读好书更能让人享受美好的人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爱读书的老师,他一定是一个儒雅的、充满智慧的人。而这种素养也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们。读书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不断地改正自己、超越自己。“活到老”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去践行。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勤读书,以书为师。

 

幼教组
郭村幼儿园  彭敏

3月16日,幼教组新入职教师在鄠邑区第五幼儿园进行了一次《青年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培训,孙婵娟、宁水平两位园长为我们做了深入的剖析,让我们对小课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打开了我们对如何撰写小课题思路的大门。

首先孙园长从理论方面为我们进行了一次精神食量的供给。她从什么是课题、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课题的来源、课题研究的方法等方面展开进行阐述,并对优秀课题进行讲解,强调课题要以小见大。最后,宁园长对本次培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梳理,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现浅谈此次培训给我今后工作的一些启示:

一、小题大做

从工作实际中选题。我们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不同,所以遇到的问题就不相同,可以贴近自己工作去选题,题目尽可能聚焦在一个小的问题上。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让自己困惑或感到困难的问题,要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实践出真知

说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前我遇到难题时往往是先自己思考,寻找我认为最适合的讲解方式,然后运用到课堂上。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用成人的思考模式进行的简化经常会让学生觉得有些难以理解,在通过几次的实践经验中,我发现放手让孩子去思考寻找解决的方式,他们会有很多个让你意想不到的答案,作为教师只要从旁引导让他们辨别真伪,会让他们更好理解并产生成就感,从而喜欢思考,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所以,解决问题不只是教育者单方面的考量、灌输,而是要和被教育者一起才能实践出更好地方法。

三、研究=幸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孩子就像一棵棵幼小的苗,我要耐心细心的栽培,在精心照料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不断的研究、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思实践,从而大大提高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当我看到孩子在我的教育下更好地成长时,这种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精神的富足,辛苦并快乐。

研究会让工作的每一天都有新的东西,而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它会引领我从一个教书匠转变成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有价值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从平淡的工作中走向激情。

通过此次培训,又给我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血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向优秀教师靠近!

六园  杨玉柔

曾有这样的说法:“年龄段越低,对教师的要求也越低”。似乎,幼儿教师是最底层的人民教师。但,可能幼教学历层次是所有教师中要求最低的,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工作的专业性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也是正儿八经的专业出身,我们不但要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还需要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入行前,我们在学校学习弹唱跳画、观察评价、环境创设等各项专业技能,学习教育史、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原理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入行后,专业技能在每日工作之中处处体现,专业理论知识也不断结合实际反复进行实践!

 作为一个有着六年工作经验的我,专业技能方面还较为扎实,但是教育科研方面却急需加强,尤其是在小课题研究方面,老虎吃天,毫无头绪!本次幼教组关于《青年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犹如雪中送炭,及时地给正在研究课题的我指点了迷津,指明了方向。园里在开展园本小课题,区上在开展区级课题,两个课题压的我真是喘不上气!但是通过今天孙老师的理论知识传授以及生动的课题案例分享,我学到了做课题的方法,打开了自己课题研究的思路,也明白了做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即问题

      课题研究是一门学问,要想研究好一个课题,首先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发现问题,选出要研究的问题,进而展开研究。所以,我们要勤学善思,善于发现、善于尝试、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其次,我们研究的问题要有价值,从大处说要针对时代特点、符合时代要求;从小处说要针对教学工作重点、难点和热点,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课题一定要小而巧,这样才能更深入、更针对,更有价值!

二、内容即成果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恨不得多两小时,对于课题来说,就更没时间研究了,即使研究了,也跟懒驴上磨一样,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过程性资料少之又少!其实,是方法不对!很多工作我们都在做,很多活动我们也在开展,每天的时间我们也在认真的度过,但是我们并没有将它们整合起来,其实我们一日活动中所有开展的内容就是我们的过程性资料,而这些过程性资料后期经过整理和汇编之后则会成为我们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即成长

      蒙台梭利有这样一段名言:“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我想说:“我研究了,我成长了”。我想一定是这样的,小朋友的学习方式都是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更何况我们大人呢!只有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真切感受过程中的点滴,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不然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望梅止渴!

四、总结即传承

      这是宁园长最后总结时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宁园长提到:“课题研究不但能提升自己,更能提升教育”!我们研究的问题最后得到解决,我们将研究过程中所有的资料汇集成文,总结成册,资源上传,集体共享,不但能够帮助我们自己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帮助正在受同等问题折磨的教师、甚至未来新入职的教师解决相同的问题,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展工作,我想这不就是传承吗,这不就是我们提倡的高质量的教育吗!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希望我们都能在这条险阻而又漫长的道路上,坚持不懈,最终均能到达目的地,成就美好末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青年教师在“学”和“思”中不断涅槃,在“教”和“研”中不断精进,争取早日成为专业型、教研型人才,在三尺讲台,成就自己的梦和远方。

阅读 247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