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3.22(六)万州——重庆。 多云
昨天上船以后,我们多次向船上的工作人员询问到重庆的时间,回答是含糊的。但大致可以判定最早今天8点到港,最迟是9至10点。谁知人在睡梦中,就听见船员敲门,说到重庆了。一看时间,居然才5:25!一时间八个人慌了神。有要洗漱的,有要上一号的。到处散落的物件要清理,底舱里的自行车还要去取上来,有的车锁了,一时又找不着钥匙。乱了一阵,到底是上了年纪有经验的人,25分钟内一切搞定。过程有点搞笑而已。有人提出每人泡一碗方便面,免得带着麻烦,立即被人否决。还有人说应该将馒头消灭掉,也无人响应。
取自行车时,大家配合默契,有的留在房间看行李,有的下到底舱取车,有的往上递,有的站在舷梯接,井然有序。
夜色依然。
灯依稀,月儿红
等候靠岸
乘坐缆车
朦胧重庆
重庆车友谢会长、刘会长到朝天门迎接。帮助安排住宿后,接着带我们游览湖广会馆。
朝天门广场
李队、谢会长、刘会长、胡队
重庆港合影
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此时没有开放,正在修缮维护中。
湖广会馆背后的历史故事
2006年05月25日,湖广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明末清初30年战乱,四川被祸最惨。1644年,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等入川,12月称帝建立政权,国号“大西”,定成都为“西京”。四川成了四战之地:明军滥杀,清军滥杀,地方豪强滥杀,乡村无赖滥杀邀功,张献忠也有滥杀之嫌。继而是南明与清军的战争;还有吴三桂反清后与清军的战争。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戳。据官方统计,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万人。一些州县的户口存损比例,原有的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 致使四川土著人民稀少,大部分土地荒芜。于是清朝政府采取大规模移民入川政策,史称“湖广填四川”.据推算,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开始大规模展开,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止,前后共历时105年之久。一个世纪,川东地区接纳的移民约为95万人,川中地区接纳的移民约为215万人,川南地区接纳的移民约为312万人;四川合计接纳移民共达623万人,占当四川总人口的62%。其中又以湖广人(当年湖南、湖北)居多。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又名禹王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道光二十六年(1846)扩建,为湖北、湖南在渝商人的聚会之所。由于长期以来遭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大山门被拆毁,殿堂房舍毁坏严重。大殿坐北向南,原为歇山式屋顶,现已改为普通屋顶,抬梁式屋架。前檐残存斗拱5朵,用材细小,是典型的清前期的建筑风格。湖广会馆与相联的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为一庞大的清代古建筑群,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整个古建筑群雕梁画栋、涂朱鎏金,有浮雕镂雕的取材于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图案,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雕镂精湛,栩栩如生。
到90年代,整个会馆群已经破败不堪。经过几年的努力,重庆市和渝中区两级政府投资1亿元对湖广会馆核心区建筑群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修复后的湖广会馆包括禹王宫(今湖北湖南所建)、齐安公所(为湖北黄州人士所建)、广东公所(又名南华宫。是看戏、品茶、会友的场所,同时也是会馆建筑群的制高点)等古建筑群,并增加了重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商务休闲接待会所。
湖广会馆地理位置
陆续有热心的重庆车友闻讯赶来。他们上午陪我们去重庆人民广场、逛磁器口,参观红岩村,下午带路去渣滓洞、白公馆和体育中心.....
晚上车友们在谢厚国会长家设宴盛情款待。晚餐后,怕我们路不熟,又骑车送我们到旅社。整整一天,难为他们了。
重庆人民广场简介:
重庆人民广场是1997年6月与重庆直辖市同时诞生的,面积约6万平方米,广场用花岗石铺就,带音乐喷泉,常年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广场后方的重庆人民大礼堂,是享誉海内外的仿古民族建筑群,为重庆标志性建筑物。始建于1951年9月,1954年4月竣工,
总投资6.3亿元的三峡博物馆和广场三期工程,使广场与大礼堂、博物馆三位一体,相得益彰。
博物馆的弧形墙体与人民大礼堂的圆顶互相呼应,而玻璃穹顶更像一只巨大的承露盘,寓意从祖先那里传承遗产,用文化滋润大地。
重庆人民广场是大型庆典、隆重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每到傍晚,市民自发组织上千人在广场上跳集体舞、健身操,构成一道亮丽的市民生活风景线。
烟头废墟:不论是荤是素还是花生米,一律2元一碟。
喜欢这个:handshake
阳光719:“没(mei)齿难忘”——估计等我牙掉光了还会记得那些美味小吃:lol :lol ——:handshake
韩程:好历程,好文章,这个要顶!
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佩服,佩服!达内心的佩服:handshake :handshake
原帖由 好朋友 于 2008-6-3 14:15 发表
快点发片片:lol
片片多了也累人啦:Q :Q :lol :lol
!(那时候发图片需要一张张压缩处理,稍微大一点都不行。小了吧又模糊不清。)
游磁器口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置身磁器口,恍若时光倒流,有隔世之感——什么叫古风犹存?就要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在乌镇,靠寻觅;在周庄,完全没有。不期然走进不收费的磁器口,浓郁的巴渝古风扑面而来。这种感觉却不期然而生。
磁器口是不可多得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是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独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游胜地,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凤凰山昂其右,三山遥望,两谷深切。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宽岸阔,水波不兴,为天然良港。
古镇因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得名。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渐渐地“磁器口”名代替了原名“龙隐镇”。
史载兴镇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至明代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清末民国时期达极盛,民谣云:“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灯、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直至1958年,码头移至汉渝路,磁器口过去水陆码头的集散地和中转站的作用,才逐渐消失。
马鞍山上川东名刹宝轮寺,始于唐,殿宇恢宏,保存完好,传说明建文帝曾避难于此,故又名龙隐寺,
镇上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色,石板路与沿街民居相依和谐,房屋结构多为竹木结构,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沿街铺面多为一进三间,长进深户型,铺面后房一般为四合院,为商贾大户居所。雕梁画栋,窗花户棂图案精美,做工精巧。
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歌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道琴)、荷叶清唱。更普遍的是说书。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都是挂牌说书,看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说书人得的红包就越厚实。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古镇磁器口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抗战时聚集了郭沫若、徐悲鸿、丰子恺、傅抱石、巴金、冰心等文化名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先生曾在镇上就读。《红岩》小说华子良原型从古镇码头险脱魔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