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课堂反思:一下1-2谁轻谁重

创建于2023-03-19
阅读 165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材解读

本课背后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可以通过测量得到。本课通过观察、预测、手掂、简易工具测量等多次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认识。本课用对“轻重”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物体质量的认识,而质量这个词并不会出现在本课中。

教学反思

1.聚焦

考虑到本课教学时间紧张,聚焦直接开门见山,投影出示五种物体,提出中心问题“谁轻谁重”,揭示课题。

2. 探索

(1)预测

预测结果不重要,提出预测的理由才是关键所在。学生提出预测的理由,既体现了学生的前概念,也体现了学生的推理过程。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预测的理由多种多样,有大小、经验、实心空心、材料、形状、软硬等,也有学生根据多项特征综合分析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乒乓球是塑料做的,很轻,而塑料块也是塑料做的,也应该很轻,所以这个学生把塑料块排在了第二;而另外的学生认为塑料块是实心的,又比较大,是比较重的,就排在了第四。

    预测环节的差异引发了讨论,为了解决问题,课堂进程自然被推动到掂量环节。

(2)掂量

    实际上,通过掂量比较出5个物体的轻重,对学生来说还是挺难的,主要体现在逻辑的严谨性上。例如乒乓球、塑料块、小橡皮,学生比较出乒乓球比小橡皮轻后,再把塑料块和乒乓球比,比出塑料块更重后,就将塑料块直接放到了第二位,而忽视了塑料块还应该和小橡皮比。而随着物体的增多,比较就越复杂,被忽视的比较步骤就越多,势必会影响掂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处理时,刚开始我是自己示范,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参与度不高。后来经贾皓云老师指导,改为了由学生上讲台操作,我结构化地呈现材料,逐步引导,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先是给演示的学生木块和小橡皮,这是上节课掂量过的,学生很容易得出木块比小橡皮轻。接着出示塑料块,如下图,询问应该放置于A、B、C中的哪个位置,如果是B位置,应该怎么掂量。

    如果演示的学生只和木块比较后就放在了第二,反问大家,这样足够准确吗,学生能提到也要和小橡皮比一比,再逐步增加大橡皮和乒乓球。最后需要强调,这仅代表演示的学生的结果,大家最后以自己的结果为准。

(3)测量

    掂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仍有差异没有统一,问题悬而未决,从而将课堂进程推向称量环节。

我以为称量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实际上并不一致,不一致体现在②和③的排序上,也就是小橡皮和木块谁更重。

    现场将木块和小橡皮放于同一天平上,有时候比出来是小橡皮更重,有时候比出来却是差不多重,究其因,是有些小橡皮在使用的过程中磨损了。

因此,最后承认了④③①②⑤和④②①③⑤存在的合理性,不强求统一,即以自己组测量的结果为准,也渗透实事求是的思想。

3. 研讨

    除了研讨哪种方法更准确,也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有轻重,轻重可以被测量”的概念。

器材使用

本课爱牛器材如下:

乒乓球容易滚动,课中经常听见乒乓掉落在地上的声音,因此我在每个材料袋增加了一个塑料螺母充当底座,但需强调比较重量的时候只比乒乓球。

    天平比较容易组装,可以让学生自己组装。

阅读 16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