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
我是从外一科去上学的,也是在外一科入的党。我只是认为:和其他新兵比较,可能是我表现较好,朴实肯干,入伍前中专毕业,第一批入党,所以第一批提干;要当个好兵就得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任凭医院挑选,叫干啥干啥,其他啥也没想。谁知背后还有不少弯弯绕。
她说“因为你上学的事咱科的孙主任(孙殿严)和医务处的沈主任,在电话上都骂开了;最后气得孙主任把电话都摔了!”
“因为我?”真是莫名其妙!
我知道孙主任在医院德高望重,技术高超,老革命,胶东人,是医院党委委员;黄教导员也是老革命,胶东人,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呢,我向来对他们都很尊重。医务处那位沈主任也很好呀,怎么会因我吵架呢?
说当时推荐上学,医院有个西安“四医大”的名额,要求25岁以下,高中文化程度,共产党员。全院40多个新兵里就你符合条件。党委会上定的是你,委员们都知道。可是上学时却换成了内一科那个初中没毕业的X曼丽了。
因为她是曲阜142医院政委的孩子;咱院长的孩子在142医院已送去徐州88医院检验培训班学化验了。接着又下来一个济南军医学校的名额,就让你去了。在通知到科室时把咱主任气坏了:
“党委的决议都当放屁了!你们想换谁换谁?”
“学了放射也得让她回外科!”
又因为放射科有个男军医违纪被开除军籍,医院决心要培养一个放射科的女军医,就提前任命你到放射科了。可能怕咱主任闹医院。
唉!原来如此。
我想这大概就是命吧,在那种听天由命的大环境中,只有认命。
后来我想:一个农村出来的女孩家一分钱不花能来当兵,又送我去学习,就很幸运啦,知足吧。怪不得我去上学时老主任再三嘱咐我:
“好好学习!学好还回外科!我就不信我带不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
“一个外科医生再学会放射,就如虎添翼。”
我一直记着老主任的话,刻苦学习。可回不回外科,我身不由己。学习没结束医院党委任命就下来啦,学习结束就得去放射科报到上班。
放射科八、九个人就我一个女的,我被安排在诊断组,从此一干就是20多年。手把手带我工作的是王宗德老师,他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 ,一米八多的大个子,不拘言笑,坦诚善良,业务拔尖。我听别人都喊他“大王”。每当临床医生有疑难总是越过主任去找他看片或者复查,总要再听听他的意见。 他不但教我工作如何敬业,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当个好医生;还教我如何做人,光明磊落,仰卧无愧。我永远感谢他。现在他已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济南90医院)放射科主任位置上退休。
带我工作的王宗德老师
我用X光片当胶卷给他拍的照
俗话说的好: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世事沧桑,福祸难料,有时只能认命。其实这也不错,事物都有两面性,哪里都有阳光。我有幸遇到一个好老师。永远怀念他。
我一直相信:人生走哪条路都有美好的风景。正因为这样,我更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像王宗德老师那样当个敬业的好医生,拿得起放得下,给临床科室提供准确信息,当好医疗“侦察兵”,让青春更加光彩。
当时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至今无怨无悔。不管是当实习学员还是当进修医生,都不漏听老师的每一句话,不错过聆听医院的每一场业务讲座。凡是我报告过的病人住院需要手术,我力争去手术室看手术,仔细斟酌荧光屏下的影像与实体的比较。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我转业回菏泽县医院放射科工作,还常常得到老院长和临床科室的夸赞。
这一生最大的收获就是有幸穿上了这身军装: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人生能有一段军人的经历,此生足矣。
学习结束,22岁, 第一次干部休假去北京看望伯父,他在301医院疗养。把我安排在《京西宾馆》(1971年秋)第一次住那么高级的宾馆。闲暇时独自到大门口照相馆照相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