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
新中国是怎么来的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习近平
图为柳湖中学全体党员参观水东地委
乍暖还寒,风弄花香。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柳湖中学全体干部职工汲取红色力量,传承党史经典,3月17日,淮阳区柳湖中学党员和教师教研团队在校党支部书记李青带领下,赴太康一高附属中学和太康高贤乡加印中学观摩学习之后,意犹未尽,又来到红色教育基地------太康县高贤乡聚台岗村水东革命陈列馆,重温红色记忆,聆听那段戮力同心、浴血奋战的历史,让穿越时空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下得到传承与发扬。
太康地处水东核心区域,红色文化悠远厚重。1941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指示,水东地委机关迁至太康县聚台岗村办公。相继建立了军械所、被服厂、医院、豫东中学等,在此整训部队、培训干部、建立政权、开展大生产运动,开辟了“水上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党我军唯一一个既有新四军番号又有八路军番号的根据地。
图为拂晓剧团印记缩影
在这里,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广大水东军民,视死如归,保家卫国,发挥了沟通华中、华北两大根据地联系,钳制陇海、平汉两大铁路干线,直接威胁开封、商丘敌伪首脑机关的作用,为全国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这南台岗四面都是水,到处都是芦苇,既不容易被敌人发现,又易守难攻;水东地委机关来了以后,群众热情高涨,仅聚台岗就有近200人参加了革命。
这里走出了张震、萧望东、张国华、孔石泉、王秉璋、王其梅等20多位开国将军和原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教育部党组书记张承先等30多位省部级领导,孕育、形成了“顾全大局、不怕牺牲、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的水东革命精神,被誉为豫东小延安。
为了开辟、巩固、发展水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7月至1945年8月,水东地区先后有5266名英雄儿女血洒大地,留下了悲壮惨烈的英勇事迹。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水东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武装,建立政权,为抗击日寇对中原的侵略作出了卓越贡献。
学习活动中,全体党员在馆内参观了以“长征”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园,栩栩如生的雕塑再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在水东革命陈列馆,我们感受到英雄们气壮山河的革命情怀;走过台南,走过水东地委机关所在地,一部抗日战争时期的水东革命历史跃然眼前,我们心中充满了敬仰,也对高贤乡聚台岗这片红色热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学史者不愚,知史者不慌,用史者不乱。一张张珍贵历史图片、一份份详实的文献资料、一件件文物记载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通过真实故事、典型事例,以小切口展现大背景、以小故事反映大时代。
虽然红色故事隔着久远的时光,但是在声情并茂的讲述声中,感动人心“红色”的人物形象 ,催人奋进的“红色”英雄事迹,勇往直前的“红色”革命精神,让全体党员思想上受到了触动,精神上得到了洗礼,心灵上得到了净化,更加坚定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