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已春风,恰是教研进行时。石狮市高一年全体化学教师齐聚石狮一中,开展2023年春季高一化学同课导构集体研训活动,创新观课评课方式,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2023年3月16日上午第2、3节,在一中的录播教室,来自一中的黄菁菁老师和厦外石分陈卫英老师分别进行《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市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蔡桂锋老师的指导全体高一化学教师利用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的“LICC范式”进行课堂观察,29位老师分成四组,从4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尝试使用《课堂观察记录量表》对两节公开课进行课堂观察;在第4节评课研讨环节中,四位评课组长分别就4个维度的老师课堂观察结果汇总、交流分享。
一、学生学习维度(华侨中学蔡育生老师)
1-1准备:两位老师都准备了导学案,课后“拦住”学生,学生的导学案都有填写,但课本笔记都较少,两位老师可能忽略了课本笔记环节。
1-2倾听:课后去采访学生,学生都觉得课堂氛围比较轻松,实验也很有趣。在这两位老师的课堂中,学生都听得很认真,课堂上的互动学生都很积极,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都很积极回应。
1-3互动:两位老师都是按6~7个学生为一组,基本上都是采用了分析解释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黄老师实验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整体统一;陈老师学生实验的路径相对来说会比较多。
1-4自主:两位老师的课堂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以及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
1-5达成:从达成的情况、达成的目标来说,两位老师的重点都抓住铁离子以及亚铁离子的转化和检验。从方程式的书写,二价铁离子到三价铁离子转化的一个分析以及实验的探究验证,但是我们也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的学生是有能力去完成的,从知识的完整度来说,两位老师的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相对来说都是充实的,但学生的能力达成情况不一,当然没办法十全十美了,所以我们也是要向两位老师学习。因为我们的学生也是能力比较薄弱的,要提高能力。
二、教师教学维度(厦外石分赖琛虹老师)
2-1环节:两位老师的环节设置都都是围绕着真实情境去展开,分别以铁肥的合理使用和废料铁泥的回收利用为情境去展开设置3~5个环节,面向全体学生,时间与配合也时间的分配是比较合理的。
2-2呈示:两位老师的讲解都非常的有效,非常契合的,非常契合这个主题,因为这个主题主要是一个探究实验,然后他两位老师的语速都是比较缓和的,板书方面是各有特点,黄老师的板书应该来说它是更常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陈老师的板书是更巧妙,它出现了教育二为主,更加能够指导学生的思维。多媒体方面陈老师他的希沃投屏一个小亮点,学生也非常感兴趣,两位老师都有在教学过程当中有用到一些小的视频来帮助教学。
2-3对话:两位老师的提问多多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群答,学生的回答也非常的迅速,然后有提出一些讨论要求,也是非常的明确要求学生讨论什么。然后在语言方面陈老师会多了一些鼓励和表扬,比如说“很棒”、“火眼金睛”……。
2-4指导:两个老师他都是通过讨论指导他们进行一个合作学习,那么两个班级的学生我们讨论的就是非常热烈,大声的在讨论,坐在里面也都可以听到他们在讨论什么,这些都是很有效的,非常有效的一个课堂活动。
2-5机智: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是借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的手段去学习相关内容,实验探究环节都设计得各有特点。
三、课程性质维度(石狮八中王明雅老师)
3-1目标:两位老师的课堂目标都是希望借助实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获得直观体验,从而理解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转化与检验。两位老师的课堂都使目标得以循序渐进实现。
3-2内容:两位老师的课堂内容都十分的充实,把所要教学的内容融合在所用的情境中,黄老师利用的是铁肥是否变质,陈老师利用的是工业废料铁泥的利用。
3-3实施:两位老师在实施方面,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验探究,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验探究特点,推进课堂教学。
3-5资源:在资源方面,两位老师都在课堂的最后留下了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有学以致用的体验,同时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黄老师课后提出向碱性土壤中浇灌,铁肥可以尝试向着叶片来浇灌来喷洒,陈老师课堂最后让从离学生较远的工业情境问题最后落地到生活应用上,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生活的帮助。两位老师留下的课后思考题都与所创设的情境相联系,使整个教学环节紧凑不脱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课堂文化维度(蚶江中学李玉玉老师)
4-1思考:黄老师是从植物缺铁-使用铁肥补铁-铁肥是否变质检验出发,这个过程介绍了三价铁离子亚铁离子检验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对铁肥变质的情况进行检验,推进了三价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层层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学生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
陈老师是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结合物质转化的基本思想,充分落实知识点,通过工业生活知识问题进行引导,落实知识掌握情况,最后思考硫酸铁的转化,其中的实验探究学生的参与性非常强且兴趣性极高。
4-2民主:黄老师采用引导式层层递进式教学,更多的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采用实验验证,并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操作规范。且能与学生互动频繁,采用泛问泛答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利用铁肥为教学背景,学生进行六到七人为一小组的小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配合默契。
陈老师利用两个挑战性活动,引出学生实验,每个实验都有与学生互动,并让学生板书方程式,利用投影展示学生成果,利用工业废铁铁泥回收为背景,学生利用小组进行实验进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
4-3创新:黄老师利用花肥铁肥的合理使用,整节课很好地呈现了情境的内容,能及时处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并且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的体会生活中的化学。
陈老师利用工艺流程的设计贯穿教学,工程师的角色,让学生很有成就感,且有及时的解释学生的方案的可行性教学目标,很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的实用性。
4-4关爱:本节课黄老师和陈老师都是基于生活实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关注到学生的需求。在授课过程中以引导为主,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学生紧跟教师思路,座位安排是小组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实验中教师能游走在小组之间,近距离观察学生学习情况。
不同的是黄老师在实验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是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主动发言的机会较少较多,体现的是教师主导地位而陈老师多次用到希沃传屏,展示学生实验营造出更活跃的课堂氛围,将更多展示机会给到学生,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及教师对课堂的调动。
4-5特质:黄老师的语言精炼逻辑,清晰体现出高水平的教学素养,本节课以生活中的铁肥为例,进行导入,以铁肥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在评价这一块学生都一致认为,本节课既有实践,又有理论,同时又富有互动性和趣味性。
陈老师上课思路清晰,内容紧凑,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同时也展现出了陈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工业废料铁泥的回收利用进行导入,同时又穿插着几个主线任务,层层递进增加了教学的互动性。课后通过采访的形式,学生们一致认为本节课可谓是精彩纷呈,富有趣味性,通过丰富的学生实验对相关知识点印象深刻。
最后蔡桂锋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表达了对此次公开课堂的欣赏,同时,借此机会安抚将参加说题比赛选手的心态,并希望在此次比赛准备的过程中老教师可以多帮助新教师,以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希望各级教师可以把力量发挥出来,为石狮的化学教育服务。
此次听评课教研活动,老师们都表示受益良多,这个活动加强了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程度、探究教法的力度,加大了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的广度和深度,评课加深了各学校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