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发春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时维三月,仲春之季,在这个生机勃发的美好季节里,一群好学不倦的府小人踏上和美求知之程。
开场就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朱煜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手指》一课。一股朴实淡雅之风迎面扑来,让人耳目一新。这堂课幽默而不失本真,朱老师从一开始的漫画导入,为整堂课激趣,作铺垫,整堂课通过让学生抓关键词,提取信息,对大拇指有一个形象的认识,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从句式,词语的运用等方面体会语言文字,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特色,找细节,找对比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朱老师讲让学生带着对语言的琢磨去学习,感受语言背后的情感,才是真正到了语言学习的目的。最后朱老师总结了语文学习的三个阶段:入乎其内,话乎其中,出乎其外。只有让学生从读中发现探究语言文字的秘密,才是真正的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戴建荣老师的《司马光》,重诵读,重音韵,重传承,重积累。以长、短音的变化为主,辅以相应的手势姿态,带领学生“嗟叹之、咏歌之、舞蹈之”,尽显古文吟诵之美;又从“弃”“得”等的字理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了解文本的时代与历史意义,并进一步升华为德育教育,鼓舞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在随后的《新课标下小学古诗文教学探索与建议》讲座中,戴老师从新课标出发,剖析古诗文在新课标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增强古诗文的积累与记忆;而后又以《小池》《池上》为例,为我们讲解了古诗吟唱的方法,带我们体味了吟唱方法对古诗文欣赏的重要作用,令人受益匪浅。
罗才军老师的《故宫博物院》这堂课,重视情境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堂伊始,罗老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四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这是概括信息。接着,老师让孩子们根据预学单动手设计故宫一日游,画出参观路线,确定讲解一个景点。课前,孩子们已经通过预学单,了解了家人对故宫博物院的参观需求。有了游览的真实需求,学生的学习具备了意义。这样的巧妙安排,联结了课堂内外。孩子们通过分享自己设计的路线图,提高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能力。这是定位信息,筛选信息。最后罗老师还设计了进阶任务:一个来自台湾的爷爷想看故宫,但是只有半天时间,又得奔机场,而且腿脚还不方便。另外一个:我的小孩11岁、16岁,都想去故宫,但是门票需不需要买?大人没有陪同可以吗?再给到资料:一个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结合资料解决实际问题。迅速地在课堂内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进行迁移,把故宫游览路线的制定进行迁移,把故宫、重要景点的讲解进行迁移。
罗老师的课堂启发我们:语文就是要联结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在广泛的语文生活和实践中培养能力。
何捷老师的《猫》围绕单元目标: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进行整堂课的教学,教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步:何老师从最简单的地方手,学生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第二步: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让学生通过阅读时的品味、琢磨,理解文字中的情感,让学生渐入佳境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何老师的课妙趣横生,不给学生画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正如何老师所说:“语文是生动的,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上出好的语文课。”
接着何老师基于目标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进行讲解,如何引导学生抵达本次的目标呢?何老师指出居于目标的学习,就是我们这轮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理念,要获得目标要先获得钥匙,还得获得一些能力。发现目标关联的问题,达到目标,得到答案,才能使备课更有效。接着何老师指出注重评价,明确评价的意义,促成目标达成,评估学习效果,嵌入“教”与“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魏星老师的《火烧云》课堂,聚焦一个“变”字,利用文字公式,进行不同形式的换字、换顺序,并根据构式进行想象性说话,仿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带领学生体会大自然之美。课堂内容环环相扣,娓娓道来,为我们课堂聚焦提供了借鉴。
接着,魏星老师带来了《素养导向的新型教学样态探索》讲座,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学科内容逻辑、生活逻辑、学习逻辑有机结合的产物。任务群的层级结构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提倡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张学伟老师的课能抓住语言的藤,守住语文的根。
浩繁的鸿篇巨著,七十多万字的古典小说,每个人都要读一辈子也未必能读懂的大部头,张学伟老师从中取一瓢饮给五年级的小学生,深入浅出,“趣”字当头,一“趣”到底,让在座的师生们享受了一节有趣味的《红楼春趣》。
李祖文教授的讲座让我们对“整本书阅读”这个词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把它等同于了“课外阅读”,也始终简单的认为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读了书而已,而李祖文教授的讲座让我们豁然开朗,“整本书阅读”是要和我们的语文学习活动相融合的一种语文学习实践活动,需要师生共同的合作,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成为有阅读能力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的提出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认真的研究,真正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王文丽老师的«小英雄雨来»课堂循循善诱,层层递进。明确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习得“小标题拟定的方法”,在学拟小标题时,王老师的方法意识强,且善用对比,以学生生成的课堂回答为教学资源,并给出具体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开头以英雄为启发,指导孩子们激起思维的火花。
讲座«轻轻地向前迈一步——浅谈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以新课标的“新”字入手,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定义、实施等不同方面展开话题。引经据典,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提升了老师们对新课标认识的高度。
孙庆博老师的课堂和讲座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旨在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孙老师《宇宙的另一边》的课堂,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为目标,从展开学生想象开始,又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结束。由一组词到一组短语、诗,再引入课文,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用发现式的学习、思考式的学习不断打开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随后的《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讲座中,孙老师阐述了新课标的五大变化,并且结合刚刚的课堂,具体阐述了如何教会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力等等问题,让人受益匪浅。
“踏上光影的列车,追寻榜样的足迹”,吉春亚老师讲的《芙蓉楼送辛渐》这堂课以单元导入,引出本课任务,让学生回忆《登鹳雀楼》揭示课题,生动的图画一目了然,结合注释,让学生提出质疑,汇报中帮助学生理解、提高,抓住一个“寒”字,由杜甫诗句中的“好雨”联系到本诗“寒雨”,引导学生想象寒雨连江的画面,感受当时送别天气之“冷”,心情之“冷”,进一步品味诗境。在引导朗读后两句时,适当结合诗人创作背景,从“冰心玉壶”中体会诗人高洁的情操和丰富情怀。最后迁移学习,延伸课外“名楼诗”,让学生畅所欲言,感受古诗中的名楼文化、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璀璨文化,让人受益匪浅。
老师们认真聆听,仔细梳理着专家讲座的内容,用心做着笔记。
和风润万物,百花枝头俏。通过两天的学习,我们对新课改后的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收获颇丰。只有潜心钻研,才能走得更远。相信我们每个府小人在教育这条道路上且思且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