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问 月
“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最重要通道,她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 ,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丝绸之路曾是链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等国家的纽带。
历史长河流淌至今,敦煌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像是一个精神坐标,一处文化高地。
丝绸之路之所以能成为欧亚大陆经济交流和文明交往的大动脉,首先基于它是一条经济贸易的通道:从草原之路的青铜、玻璃、羊毛、小麦、玉石,到沙漠之路的丝绸、黄金、银器、玻璃、美酒,再到海上丝路的各种布匹、香料、瓷器、染料等,都成为丝路商品贸易繁荣的见证。
莫高窟的颜色是浑厚的,因为它积淀了一千多年的风沙和岁月。朝代的兴衰,岁月的轮回,让莫高窟成为一支悠远回旋的古曲,一个永不磨灭的神话。
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虽然它在千年的岁月长河里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这片沙漠绿洲里华夏文明所成就的奇迹至今仍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宝库。
走进莫高窟,像是读着一本书,亲眼看到古老岁月的动荡惊惧中,机敏的北朝人,将西域样式融进了魏晋风骨。正值太平盛世的唐朝人,是那样的雍容华贵,从容自信,他们也将这种自信的气韵融入追求完美的精神将石窟艺术臻至化境。
既然是“丝绸之路”上的绝美黄沙,又如何能不提到敦煌沙漠中的奇景
月牙泉,国家5A级景区鸣沙山月牙泉,被人们誉为爱情圣地。鸣沙山阳刚,月牙泉秀美,千百年来相依相守,沙不掩泉,泉不涸竭,堪称造化奇迹。
库姆塔河的流沙在大漠长风的助力之下,跨越千里,最终驻足于此,形成沙山。像一条黄色的巨龙横卧在敦煌南郊鸣沙山,南北宽约20公里,东西绵延40公里。
位于敦煌西北的玉门关与几乎处于一条直线上的,位于敦煌西南部的阳关一起镇守着这片绿洲。
作为中国最早的海关,两关遗址见证了多少塞外边关的金戈铁马和长河落日,也见证了丝绸之路这条开放之路的兴衰隆替和大漠孤烟。
玉门关
阳 关
阳关居高视远,玉门关、汉长城、河仓城屹立荒原,诉说昔日繁华的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都是那个伟大时代确之凿凿的历史见证。
在我国的西部,尤其是新疆地区,除了有着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令人回味无穷的人文风光,人文风光中有三种文化遗存具有鲜明的特征,它们分别是古城遗址、墓葬和石窟。
克孜尔千佛洞、又称赫色尔石窟,是我国著名石窟之一。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凿建于木扎特河河谷北岸的悬崖上。石窟始建于3一4世纪,5-6世纪为繁荣期。8世纪末废弃,是新疆现存最大的石窟寺群。现保存有壁画的洞窟约80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传、因缘和本生故事。画面构图新颖人物形象多用铁线勾勒与色彩晕染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具有明显的西域风格和民族特色。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半山腰,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风景区总面积达16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48平方公里),以天池为中心,北起石门、南到雪线、西达马牙山、东至大东沟,有完整的4个垂直自然景观带。2013年,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库车大峡谷位于位于天山南麓,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北部,距库车县城80公里,维语称其为“克孜勒亚”,意为“红色悬崖”。其海拔2800多米,东西走向,是天山融水冲出的一条深50多米、长5公里的地裂缝,有着“神秘大峡谷”和“魔鬼峡谷”之称。库车大峡谷是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已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
库车大峡谷是中国罕见的旱地自然名胜风景区。
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维吾尔语称“克孜利亚”(红色的山崖),实为亿万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刷而成,大峡谷近似呈南北弧形走向,开口处稍弯向东南,末端微向东北弯曲,由主谷和七条支谷组成,全长5000多米,谷端至谷口处自然落差200米以上,峡谷深一般150米到200米,谷底最宽53米,最窄处0.4米,呈典型的地缝式隘谷,仅容一人低头弯躯侧身通过。
库车古称龟兹,领中亚和印度风气之先,以胡乐旋舞闻名于世。前秦时,一场争夺龟兹高僧的战争,使鸠摩罗什东行到凉州,促进了中原佛教的发展。当玄奘西行时,此地竟有“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龟兹壁画采用菱形格的形式,表现大量的佛教传说、民间故事和奇异的图像。瑰丽的河谷风光和穹隆顶的佛寺,是牧民哲学的渊薮和信仰的徽象。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火焰山中段木头沟中,是新疆著名石窟之一。洞窟有编号的83个,残留有壁画的40多个,开凿年代自公元6-14世纪,保存至今的多为回鹃高昌王国(9-13世纪)时期的壁画,大多为热烈的红色画面,精致的满版构图,带有浓重的中亚装饰风格,被认为是“回鹃佛教艺术中最重要、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宝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吐峪沟石窟现存洞窟46个,其中仅有9个洞窟存有壁画。洞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都反映了多种文化对高昌佛教石窟艺术的影响,属高昌城文明的一部分,是高昌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佛教艺术宝窟。
提到飞天,大家脑海里可能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敦煌-这个西北沙漠中的小城市。然而,在千余年前,她是那么繁华、璀璨。莫高窟的洞窟中,飞天跨越十个朝代,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风采!
莫高窟 隋 第412窟 飞天
这是龛顶绘制飞天最多的一窟,非常壮观,有的袒裸上身,有的着比丘装,或散花,或奏乐,追逐翻腾。衣裙飘带的走势与火焰纹配合协调,以高超的色彩技巧,加强了欢快热烈的气氛。
【炽盛光佛出行图】莫高窟 第61窟 甬道
炽盛光佛安坐车内,指顶火轮,日月男女星官随侍两侧,抱琵琶天女导行于前,车后一绿体四臂星神头作真武像,一手执剑,一手持戟,一手执绢索,另一手提人头,踏云奔随于后,可能是使人恐惧的“荧惑星”。画面风鼓云涌,龙骑猎猎,衣带飘扬,众星官簇拥随行,云间诸星有“双鱼”、“双童”、“天平”、“蝎子”诸星座。元代皇庆年间国内自然灾害频发,炽盛光佛这种消禳灾星的壁画也就应时而出。
莫高窟 北魏 第254窟
第254窟尸毗王本生故事中的飞天,舞于天际,以示赞美。敦煌早期飞天有健壮朴拙的时代风格。画面上方的两身飞天,前者回首顾盼,后者以目相接,相互照应。
莫高窟 北魏 第259窟【阙形龛】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阙”是建筑概念,古代是皇权、礼制的象征。莫高窟的阙形龛多是浮塑与绘画结合的形式,唯有此窟是用小木构件做出的阙形龛,可惜未能完好保存,现在只能在残缺的佛龛上看到檐下挑出的小拱和橡眼的孔洞遗迹。
莫高窟 隋代 第420窟
似乎这身菩萨风尘仆仆从波斯跋涉而归,却难掩裙上的鲜亮纹样——联珠狩猎纹是很显著的波斯艺术风格,它在敦煌彩塑中的出现,无疑是隋王朝经营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最真实的写照!
第432窟中心柱东向龛彩塑一铺西魏
此窟大部分壁面均为后代重绘,唯塔柱上段完好地保留了西魏原貌。大型圆券龛内塑善跏佛像,龛外两侧塑胁侍菩萨。龛楣以上饰以彩塑供养菩萨。这些塑像不但形体基本完好,而且色彩清新,与色彩绚丽的壁画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
佛教与佛教艺术传入后,在漫长、曲折的传播中,经过与汉晋文化艺术的不断碰撞、融合, 至隋唐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宗派、佛教思想、佛教信仰、佛教艺术。隋唐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到了最辉煌的巅峰。石窟建筑、彩塑、壁画所表现的世俗化、大众化、多样化,都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体现
第435窟 中心柱东向龛北侧 力士 北魏
这身力士像是北魏晚期新出现的题材,造型也较独特。力士肩披宽巾,腰束长裙,形体坚实有力。直立的脖筋,浓眉倒竖,双目凸兀,方口直鼻,面部棱角分明,表情威严勇武。
历经世界历史格局的动荡与变迁,古老的丝路几近被遗忘。但丝路文化却深深地渗透在这旅途之中,渗透在历史遗存、民族风情、文学创作、艺术作品、民间生活之中。丝路文明的扩散与传播推动着不同文化、补充到本土文化机体中。外来文明对中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唐前期,这一时期国力强盛、文化自信,君臣们能以宽容兼并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给西方文明的传入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中国其他历史时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