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团队】坚持素养导向 落实育人变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省级培训(小学数学学科)
此次培训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协办,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承办,3月18日至20日如期开展,各市教研员们、一线教师等100人齐聚闽园,都为了更好领会和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数学教学中。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030b019.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bottom.c4cbb58.png)
程明喜教授《洞悉课标新变化,创建数学新课堂——以“数与代数”领域为例》讲座,帮助大家了解数与代数内容的演变,理解数与代数内容的变化,理解各主题之数学本质,掌握“核心内容”与“核心素养”关联,把握教学实践策略,实施基于本质、追求理解的教学,转型为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课堂。
章勤琼教授提出要坚持素养导向,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主要载体,以学科活动为主要路径,将核心素养目标可视化、具体化,教-学-评一体化。深入剖析“三角形的内角和”、“笔算除法”、“认识面积”课例,几个案例让老师听到核心素养落地的声音,意犹未尽。
唐彩斌校长做《小学几何素养的内涵、评价与培养》主题报告,倡导教师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将核心素养与具体的内容建立关联,落实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唐校长通过样例与现场六位老师互动交流,引发老师们的思考,如何让素养成为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成长!
李祎教授《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逻辑素养》,着重指出逻辑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建构中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应掌握关于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推理、数学证明等逻辑知识,谨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各种逻辑性错误。
董涛教授《大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首先用有余数除法视频案例解释核心素养,教学要确定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然后解释大观念和基本问题,在大观念的统领下,基于基本问题的教学是学习经验结构化的实现方式,初步教学生学会学习。
钟建林教授指出研究是教学的深化,中小学教师要做“日用不觉”的研究。准确识变以提高判断力,科学应变以提高领悟力,主动求变以提高执行力,钟教授与时俱进又接地气的讲座,为教师们在新课标背景下做研究提供了精准的技巧与方法。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0d2c352.png)
我们漳州13名学员于3月18日晚7:00开始在1810室集中交流课标学习体会。首先各县(区)学员代表各自介绍了个人任职等情况;市教科院陈瑞林老师对各学员在现场学习、培训资源搜集与传播、二次培训等提出要求和分工;学员各自结合教学实际发表对课标学习的感悟和体会,对教学理念、师生提问、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互动对话等关注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提出一些个人困惑和希望,讨论气氛认真、民主、热烈。
许巧蓉老师代表漳州团队提出两个问题:立足当下形势,如何将课堂上合作交流的“生生互动”落到实处,做到“以生为本”?提高教师自身数学本体性知识素养,我们能做什么?
陈瑞林老师就当前形势结合实际进行阐述,虚心与董涛教授请教交流。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0d2c352.png)
本次开设的培训课程专题多样,理念前沿,针对性强,案例典型,观点新颖,获益匪浅,比如对内容结构化、数学本质、核心概念、大单元整体设计、研究选题、学教评一致性、学科本体性知识等等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完善自身的教学认知;参加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自身的数学教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还要将培训的信息、资源传递给广大一线教师,并再组织县区级、校级多轮、多次培训,通过培训和教研双轨并行,努力使课程标准精神落地课堂。
这次培训给我指明学习方向,授课专家用专业理论与典型案例阐述新课标中的热点,如内容结构化、教学评一致性、逻辑素养、大观念等。通过学习更加明确自己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领悟新课标精神,感悟新课标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新课标指引教师应以整体教学为基准,重在知识体系的建构。
今后,要做“日用不觉”的研究,“用思学长”互促融合的理想研究,潜心研读学原文,联系实际悟原理。“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养成良好的日常教学行为习惯,涵养优秀的道德品行,不断汲取专家文化精华,更加坚定教育自信,在推进高新区小学数学教研有新担当、新作为。
回首这次3天省级新课标培训历程的足迹,3天来与专家们零距离的接触,专家们对新课标的到位解读和对小学数学的前沿引领,对课堂的高超把握,我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本次培训使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程明喜教授说到:2022版新课标的出台,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要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创建数学新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了解现状,把握需求。要明确我们知道的核心素养有哪些;我们想知道的是哪些变化;我们能够做到的有哪些。
带着初读课标的困惑参加本次培训,左右采获:何为核心素养?如何将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所教内容关联起来?怎样做好教学评的一致性?数学老师该有的逻辑素养有多么重要!这些,给我的初读体验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课标里的尺规作图及跨学科主题教学更是困扰了我许久……而这一切,都在专家们生动鲜活的例子里让我找到了一道光。是呀,就如钟建林老师说的“中小学教师要做‘日用不觉’的研究”。学习,一直在路上。
本次能参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省级培训,让我受益颇多,与会很多教育专家都对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做了详细而深入解读,既有新旧课标核心素养的对比,又有课标内容产生的背景、演变过程,及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与评价一致性、撰写学科研究论文策略等等。本学期,我校和其他3个城乡帮扶校一起在做“落实新课标 聚焦新课堂"课例研讨和整单元集体备课系列活动。参加本次培训活动,对我启发很大,比如课例研讨应注意教、学、评一体化,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做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应运用启发性、探究性的讲解,给学生更多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我突破教学难点,让学更深入地学习。而整单元集体备评,要更侧重知识结构的横向、纵向联系,及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结构的关联,及单元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业要求等,做更多深入的研讨。
通过两天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省级培训,深感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深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刻不容缓,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更加关注“以生为本”,尝试更多的“对话教学”,注重课堂提问技巧与问题有效性,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去。
此次培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程明喜教授、章勤琼博士、唐彩斌校长和钟建林主编的讲座。他们的讲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有很多一线的教学案例,十分的接地气。感觉自己的认知又获得了一番的洗礼。一是让我更加清晰研读新课程标准的方向,不仅要认真解读原文,连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二是让我更加坚定研究的初心——研究为了让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研究为了更有能力带好团队。三是让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即在“日用不觉”的研究中真正成为新时代“四会”教师——会教书,会交流,会写作,会研究,过上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本次学习带给我更多理念的提升和思维的碰撞,让我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感悟和思考。
1.链接生活,理解本质。在教学要注重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现实的观察和比较中,直观认识图形的运动。联系生活,设计和组织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个物体,使学生感受观察方位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不同。重视引导学生体会图形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动手操作,把握特征。教学中要借助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让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中来体会图形变换的特征。“图形的运动”要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3.沟通联系,发展能力。加强主题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整体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图形的运动和相关知识的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跨越学科,提升素养。在教学中要体现综合,根据课标要求,不少于10%的时间要用于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跨学科不是学科之间的简单相加 ,而是要切实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和作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全面发展综合素养。
在紧张充实的两天的学习中,我们聆听了六位导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度解读;听后和小组的同伴进行讨论、交流,让我收获颇丰。各位老师都能站在高角度对课程新理念进行深度解读。作为一线教师,章勤琼教授的《核心素养目标落实与评价——兼谈“一致性”》让我印象深刻,他从生动的案例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以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并让核心素养扎实落地!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方向更加明晰,让我前进的脚步更加稳健!
有幸参加此次培训,专心听着几位教授以高位的研究眼界,宽广的教育视野,对核心素养的落实做了深入剖析,结合鲜活案例对如何落实新课标进行具体化阐述,触动很大。在日后课堂教学中更坚定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方向,素养为纲,知识为目,纲举目张,创建新课堂。
春意盎然、春暖花开的三月,我有幸参加了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省级培训,三天两晚,来自省内的学术界“大咖”为我们献上精彩的讲座,程明喜教授的《洞悉课标新变化,创建数学新课堂——以“数与代数”领域为例》,章勤琼教授的《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与评价——兼谈“一致性”》,唐彩斌校长的《小学几何素养的内涵、评价与培养》,李祎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逻辑素养》,钟建林主编的《2022版课标背景下数学学科研究选题预测与分析》。培训课程安排满满,我们的收获也满满,各位专家的讲座,真知灼见,阐述了新课标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新理念进行深入的探讨。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善于抓住知识的本质,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让学生能像‘数学家日常工作状态”一样来研究数学,真正发展核心素养。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新的起点才刚刚开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要反思着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寻找着新课标努力的方向。教育的路道阻且长,吾将上下求索。
学习是最美的遇见,培训是最大的成全,成长是最好的风景。本次培训内容丰富,有数据与案例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容,角度与方法并生,学科与生活融合,是一场跟新课标精神的相遇。通过培训,我深知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身为教研员的我定会明确教学方向,致力于实践与探索中,切身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研、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0d2c352.png)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标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作为教研员、一线教师,我们要行动起来:努力把新理念转化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数学活动,将所学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让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