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落地实施,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水磨沟区教育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付文佳老师的组织下,水磨沟区“树人杯”中学语文(高中组)课堂大赛于3月15日在乌鲁木齐市第31中学举行,水磨沟区“树人杯”中学语文(初中组)课堂大赛于3月16日在乌鲁木齐市第53中学举行。本次课堂大赛,参赛教师依托不同文本,呈现出一堂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堂。
担任本次课堂大赛高中组评委的是:水区中学语文教研员付文佳老师、水区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十九中刘红老师以及三十一中张玉晶老师。三十一中潘存丽书记及全体高中语文老师全程观摩此次大赛。
高中组参赛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语言情境中,开展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设计巧妙的突破教学重难点,为老师们呈现了一节节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高效课堂。
初中组评委由水区中学语文教研员付文佳老师、水区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王佼老师、崔婷婷老师、石锐老师担任,她们分别来自86中、60中、19中。
参会人员有五十三中熊东海校长、八十七中赵雪琴校长,五十三中教研室高津津主任、语文教研组长王琼老师及语文组教师、水区骨干研究室全体成员也参与其中。水区其他各校语文教师及和田县全体语文教师在线上观摩此次大赛。
初中组课堂大赛活动伊始,由付文佳老师致活动开幕词,并介绍本次九位参赛教师及参赛篇目。
第一节课,六十中的王建柱老师,带着儒雅的气质,独特的魅力,带领我们进行了一场时光穿越之旅。《活板》这节课从“我给毕昇读《活版》”到“我为毕昇代言”,最后到“我向毕昇学精神”,设计巧妙,板块清晰,契合新课标的情境式教学。
第二节课是由九十一中的薛莹珍老师执教的《马说》,薛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在多种多样的阅读中帮助学生习得托物言志这一手法。整堂课脉络清晰,任务梯度向上逐步深入。
第三节课由十九中的李艳惠老师带领我们感受了《石壕吏》中的凄苦,整堂课由“篇”到“段”再到“句”,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每个层次都有梯度、有升华、有所得。
第四节课是六十四中马爽老师执教的《卖油翁》,马老师仪表大方,基本功扎实,热情满满,活力四射。课堂上运用演读的方法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感知人物,让学生在课堂之中领略到文章叙事简洁精炼意蕴丰,人物描写精准传神且精秒。课堂上处处充满文学味。
第五节课由五十中刘晶晶老师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展现出了刘老师对教学资源的提炼能力以及文献资料研读的能力。课上刘老师扎实设计富有美感的教学创意,追求精美、新美、丰美的训练活动,以丰厚的文学知识背景来感染每一位学生。
第六节课是五十三中的赵丁蓉老师执教的《石壕吏》。赵老师的课上,朗诵层层深入,入情入境,带领学生充分领会了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在一遍遍朗读下,让学生领会了杜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赵老师心中有“谱”,有方向,有内容,有层次。
第七节课是八十六中安亚敏老师执教《山水画的意境》,安老师着眼于文艺评论文的阅读方法。四个活动令整堂课简约流畅,而活动中巧妙包含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及训练,又充实课堂容量,提升教学难度。在本课中,教师教法即是学生学法,教师自身的身后底蕴化为对学生准确指导,优美讲授,诗意之美充盈其中。
第八节课是八十七中的马婷婷老师执教的《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马老师的课,从“确定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创作思维导图、体会语文风格”几个方面展开,有语料积累、有知识习得、有能力训练。活动设计少而精、精而美,教师美教熏陶下学生美学。
第九节课是三十二中的李睿老师执教的《未选择的路》,李老师的课分为读·诗之意、品·理之思、比·译之别三个活动。在情境设置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深邃哲理,并实践于当堂写作,读写一体,脉络清晰。
活动最后,付文佳老师对参赛教师呈现的九节课进行了有高度和深度的评价,同时也向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活动设计要契合新课标,增强大观念意识,着眼于大单元教学。在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正向新课标的深处延伸、探索。
本次活动,水区、和田地区的老师们认真聆听、收益满满。大家不仅收获了科学的教育理念,学习了高效的学习技法,更在老师们的教学之心掀起了万丈狂澜。三十一中潘存丽书记、五十三中熊东海校长、八十七中赵雪琴校长带领学校语文教师观摩此次大赛。学校领导对此次活动的高度重视,是对参赛选手极大的鼓舞,更体现了学校抓教师队伍建工作的决心与力度。
最终经过评委们的认真评审,评选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三名。
在付老师的精彩点评和评委们严谨的评选下,活动圆满拉下了帷幕。本次活动精彩与温暖并存。在比赛间隙,53中校领导组织参会教师参观53中学的校园风貌及各项硬件设施,并为与会教师提供可口的午餐。
最后,向三十一中学、五十三中学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两所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学校教研室、教研组以及全体老师全力配合,为此次大赛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本次大赛活动更有秩序、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常磋常磨,拾级层层递。让我们怀揣着这一份信念,借澜乘风,足履实地,一路向前!
审核:付文佳、王琼
编辑:李慧喆、宋丹丹
供图:水磨沟区、和田县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组、53中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