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心理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2.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发展的基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搭建家校和谐发展的桥梁,形成家校育人合力,二十全幼儿部以班级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各位老师认真准备、精心策划,通过PPT演示等多种方式,围绕幼儿心理健康开展本次活动。
孩子们通过图片直观的了解多种情绪的特点,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
我们平时都会产生哪些情绪呢?你今天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拿起手中的画笔来描绘今天的心情吧!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苦恼,会因为害怕而不敢尝试,躲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书中的小兔子洛根则用自己的故事鼓励小朋友慢慢适应,勇敢的迈出那个最难的第一步。外面的世界虽然是未知的,但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最美的世界。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心中有爱❤️,成为勇敢的自己。
哭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方法,但是哭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要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憋着,忍着,引导孩子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每个人都会有嫉妒的情绪,小孩子会嫉妒,大人也会嫉妒,连狗狗都会嫉妒。
嫉妒是种刺刺的,热热的,讨厌的感觉,嫉妒的时候,我们可以向信任的人诉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懂得自己,欣赏别人。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需要我们用心对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让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1.好动
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等几个方面。具体的来说则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引逗旁人的注意。
2.焦虑
焦虑具体表现在幼儿缺乏自信、无端哭闹、食欲低落、过于敏感。具有这一状态的儿童对于陌生的环境表现为反应敏感,有担心害怕,甚至是惶恐不安的现象。
3.攻击
这类幼儿表现为整日都在东奔西跑,喜欢恶作剧、讽刺挖苦他人,对于美好的物品则表现得毫不爱惜、具有攻击性。
面对幼儿多种多样的发杂情绪,家长们不必过于敏感或紧张,我们要理解幼儿的情绪,给予充分的安慰后还要给予幼儿合理的疏导。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心理防护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心理疏导指南吧!
1.多多了解孩子,同孩子做协商
家长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份了解,就少一份误解。
2.耐心倾听孩子,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用指责或命令的语气来对待孩子,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将孩子当作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3.引导孩子合理释放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不要怪罪孩子,而要让孩子知道,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类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大人们也会有类似情绪,从而鼓励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坏情绪。
4.丰富孩子社会交往
交往与沟通、分享与合作是孩子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作为家长,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释放消极的情绪,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从“心”出发,守护心灵
让我们在孩子心中
播下一颗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种子
用心呵护,让每一个孩子
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