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礼 奉行忠孝

南北通文宣
创建于2023-03-16
阅读 1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谈谈你对《论语》中“孝和忠”的理解

                                           ——佚名

      在《论语》中,“孝”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既是成已之方,对个人行为有一定的要求,涉及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与奉养,同时对于君主来说又是为政之道和治国之策,表现出一种由个人到天下的道德修养进程。

《论语》之“孝”更注重个人的修差与行为这一方面、页选及为政治国之策这一方面较少。《论语》中有关“孝”的内容体现出二个由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天下的系统,显现出“孝”和“仁”、“礼”的密切关系,指向“仁”的核心思想,要求个人注重“孝”的修养,要求君主以身作则,善诱民众。

《论语》中讲的“忠”・不是特指对国君的“忠”・尽心尽力为别人操劳,这就是“忠”,不管对方是什么人。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所省即有“为人谋而不忠乎”一条,反省自己为人谋划是否尽心尽力。有人向孔子请教,孔子也竭尽所知以告,这也是“忠”。当然,《论语》中所讲“忠”。也包括对国君的“忠”,即“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一般认为,忠和孝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忠心报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忠孝观念的历史积淀和深入人心,确保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确保了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忠和孝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它们的联系在于忠和孝都是人性向善和社会正义的显著标志:区别在于忠是对国家而言,孝是对家庭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这个角度比较忠与孝的关系,孝具有更本原的价值和更基础的意义。一个人对家庭的孝不一定能发展为对国家的忠,但对国家的忠必然蕴含着对家庭的孝,因而古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无怪乎《论语》认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増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一个人为人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者和长者,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上者和长者,却喜欢叛逆和捣乱,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的建设,根本树立了,治国和做人的道理也就产生了。孝和悌,这就是仁的根本。

 《慈乌夜啼》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别老母》

     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豫章行》

                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南北通物流文化产业园(宣)

2023.3.16

阅读 1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