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们,秋冬季是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学龄前幼儿为易感人群。为了更好的守护孩子的健康,我们邀请家长朋友们一起来关注手足口病,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宝贝,可引起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疱疹,口腔疱疹后期形成溃疡。
1.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容易混淆。
2.发病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因此,不少孩子患病后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安。
3.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愈后良好。
4.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1.消化道传播:
宝贝接触过被患者污染过的物品,之后又吃手,或者是没有洗干净手拿东西吃的。这种方式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大。
2.空气飞沫传播:
就是我们说话时,通过空气传播的飞沫来相互传播的。
3.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会通过人群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所以手足口病在幼儿园和幼教机构,人口密集的室内儿童游乐场所、医院都是容易被互相传播的地方。家庭中也可以发生互相传染,大小宝贝之间最易互相传染,这点希望引起各位宝妈宝爸的重视。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6.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加强幼儿膳食营养,注意食品安全,饮食锻炼搭配平衡改善体质。
7.孩子一旦患病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除,开取痊愈和复课证明后方可入园。
温馨提示:
节假日期间,爸爸妈妈们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请家长朋友们与幼儿园共同携手,积极配合,为宝贝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