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新理念 新课堂
追逐光 靠近光 成为光
课堂教学是构成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抓住了课堂,便抓住了教育的命脉,课堂教育便满盘皆活。所以城关镇第三小学继“捧着课标研教材”主题教研学习活动后,又以“捧着课标析课堂”为主题开展本学期第二轮学习《新课标》教研活动。
借赛课之东风,乘学课标之势,本轮学习的具体做法为:把赛课与学习《新课标》相结合,学习课标,研读教材,研析课堂、探索教法,切实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助推课标落地。
以张瑞玲老师讲授的《乘法分配律》为例,依据《课标》23页描述:“通过实际问题和具体计算,引导学生用归纳的方法探索运算律、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基于对课标的解读,张老师在讲授新课时设计这样两个题目:“(1)我们的数学书长 25 厘米,宽为 18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2)四(二)班补购冬装校服,已知每件上衣60元,每条裤子45元,买这样的4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这两个问题都是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设计的,让学生结合熟悉的情境对算法进行解释,可以丰富运算律的现实原型,为进一步探究分配律提供了现实依据,也初步渗透建模思想。
再如,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规律时,张老师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环节(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按顺序说说你的发现。2.注意倾听,不明白可以提问。3.组长带领组员,整理小组的发现,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记录。”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依据《课标》内容要求指出“探索并理解运算律”、教学提示指出“引导学生用归纳的方法探索运算律”而设计的,二者都强调“探索”的重要性,说明乘法分配律的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探索的过程。课堂中让学生通过仿写探索、列式表达,再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发现其所仿写等式的特点,探索其蕴含的规律,为学生逐步将几个特例的共性特点归纳为一般性结论打下基础。
共研课程标准,共思学法教法。 此次活动中,我校教师认真听课、评课,详细记录所感所得,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们研有所得,提高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新课标的教学转化,教师的思想、我们的课堂都在悄悄的发生变化......
《道德与法治》教师结合课标评课时。
数学组教师结合课标评课时。
此项活动的开展,旨在助推《新课标》落地,学习中实践,实践后提升,将所学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方案、教学行为,引导教师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重构、扩容,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不断促进教师的成长。相信我校教师们定会继续深入学习,躬身实践,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学科育人的总目标!
编辑:张瑞玲
审核:王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