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第三中学 王宏伟
今天的学共体教室依旧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各科教师,每个教师的脸上都自带一种期待的神情,这种神情,让这样的课堂无形中弥漫着尊重的气息。因为,在这样的课堂里,选材即导学单总会让每个老师在精神上得到些许的沉思,些许的享受,更甚者,会因为作品中主人公多舛的命运而进行些许的思想斗争,在读者读有所思,所学者学有所悟。
小博主任的课总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所期待和向往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氛围,总会让听课的人,听即有所悟。
《鸡蛋小面包》一篇看起来就很普通的文章,让课堂上的每个读者都陷入短暂的遐想中,当我看完这篇文章后,突然想起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话语“别让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可能,和这篇文章主旨大相径庭,但是对于文中的妈妈来说,可能贫穷限制了她的一切,关键的问题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不是妈妈,主人公是一位和正在学共体教室上课的孩子们同龄的小女孩,这样的作品就把所读者(学生)带入了教学情境当中,使每个人物成为了作品中的人物,所以课堂上就出现了几十个小女孩,几十个旁观者,几十个评论者,每个学生针对作品都有话可言,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可以说出来共享,这样的课堂就显得的色彩纷呈,活跃轻松。
课堂中,我的旁边是一位满脸秀气的小女孩,刚座在她的身边我就被她满脸的秀气所折服,心中不由得想起我的前辈们常说的一句话“年轻真好!”座在小姑娘的身旁,我暗自窃喜,我是你的前辈啦。我不敢用直视的目光去端详她,我怕我会给本来沉稳的她造成不适,五分钟过去了,当我看到她把自己的名字工工整整的写在导学单上时,原来,我的想法是多余的,五分钟之后,她按照小博主任的指示开始进行导学单里所布置的任务,那自信的神情,流畅的字体,仿佛中还能看见她思想斗争的火花。因为,她每写一句话都正中我的想法,我只能悄悄的和自己说了一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不能怀疑每个人的能力,挪用一下作家老舍的话:这样轻松、自由、民主的课堂,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交流的环节更是和风细雨般的享受,小组内由四名女同学组成,每个人轮流发言,发言过程中,其他人倾听,标注,发言完毕,补充者总是用:我认为、我觉得、我是这样想的、你们同意吗?座在一旁的我,聆听着每个人的发言,整个氛围毫无充斥感,轮到我身边的小女孩(王毅)发言,她轻轻说,请和我一起看文中的15段的细节描写”我紧握着它,戒指直扎手心”,我认为戒指就是小女孩的心灵一样纯洁,她不想偷东西,只不过生活所迫。
请大家和我一起看20段,在与老妇人相处的短暂的时间里,她感觉老妇人是和蔼的、善良的、仿佛与小女孩心灵相通。。。。。。。就这样,组内的成员们将一篇文章不仅仅是读完看完,而是完全将文章给我们的警示和道理历历在目显现出来,每个孩子都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是非的洗礼与善恶的辨别!
课堂交流接近尾声时,组内两个孩子悄悄的互换了导学单,而且会意的笑了一下,我在一旁静观,她们在对方的导学单上勾画,书写,我在一旁也是心领神会,我知道,这是她们平时课堂上惯有的环节,当导学单再次回到小主人的手里时,她们可爱的脸庞上又增加了几分自信,因为她们这是为接下来的汇报环节做准备,而这准备恰巧就是自己的所思,组内的互助。
《鸡蛋小面包》一篇具有普遍性的教育意义的文章,折射出来的教育理念让课堂上的几十个孩子在小文章中尽享做人的大道理,作为学共体课堂的学习者,我总会在课堂中感受到孩子们相互的尊重,倾听不单单是听,教师学会倾听会把学生的声音串联起来,建立更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生之间学会倾听,相互之间就会教学相长,构建课堂上互相尊重学习实践活动,都说这是一个大语文时代,其实,我们语文老师每天都在进行着大语文时代的工作,每一篇文章的选材,每个文章的讲解,文章给予我们的正能量的指引,文章给我们每个展示做人道理的凸显,无不涵盖即尽显着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这些思想的熏陶与践行,在我理解就是学共体课堂中尊重基础上的倾听,倾听中尽享民主,这也是语文课堂一直所倡导并践行的。
一个懂尊重,善倾听,享润泽,有安全的课堂是有教无类的课堂,也是个性张扬的课堂,更是一个彰显教育本真的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