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涯,“研”无尽——记路北区龙华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

张建军
创建于2023-03-15
阅读 271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龙华小学数学教师相聚在一起,共同研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情。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校将本学期数学研讨的主题确定为:重视思维过程,培养数学思考能力。

      本次教研活动三年级组教师在组长的带领下精心研读教材,挖掘教材,认真备课,理清思路,多次试讲研磨,力求将最精彩的课堂展现在全校领导和教师面前。

优课展示篇

  主讲教师杨婧伟在《认识面积》这堂课中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尽量给每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杨老师耐心指导孩子

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

听课教师认真听课、记录。

集中研讨篇

  展示课结束后杨婧伟老师进行了说课与反思。杨婧伟老师:在导入环节,通过科普视频呈现学生比较熟悉的地面、桌面等,让学生感受“面”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初步建立面的表象并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认识面积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实际活动,直观感知面的大小,建立面的概念。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后,顺势引出练习题,丰富学生对面积的认识,能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了解封闭图形才具有面积。

      探究度量面积的单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当观察法和重叠法都不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时,让学生经历分别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做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汇报交流、自由辩论中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发展度量意识。

        在比较4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和6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面积大小时,再次制造认知冲突,不仅让学生体会用正方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合理性,还让学生体会用正方形作单位度量面积要统一标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因为时间有限,担心学生拼摆图形有困难,考虑了很久,选择只让学生拼摆正方形作单位测量面积,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小组合作交流机会。今后,我会更加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多钻研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三年级组教师针对杨老师这节课围绕教研主题,从六个方面进行中集中研讨。

张建军老师:“面积”是小学数学重要的一个概念。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对学生来说概念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本节课杨老师从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借助面积与周长的区别,让学生初步实现从一维空间向一维空间转化,从而理解面积概念的本质。让学生初步体会“以面量面”的测量方法,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使用正方形更合适。在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李志东老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分析,数学课的学习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知识的学习,这是明线,第二层面是数学思维的培养,这是暗线。平时的教学中,好多老师只关注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思维的培养。婧伟老师的这节课特别关注到了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例2时,婧伟老师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思维:你能想出办法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吗?通过讨论得出可以用三角形、圆形或正方形做单位量一量。接着通过演示、动手操作得出正方形是最适合做面积单位的,继而又继续追问,得出得统一标准这一结论。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孩子们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思维逐步走向严密。我想,在今后的数学课上,应该向婧伟老师这样,多引导学生体验追求真理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韩林园老师:杨老师的这节课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许多学生家长都说:我的小孩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似乎不懂得方法,要么读不懂题意,要么只是读了一遍就动手做了,检查一下经常会出现错误。的确,实际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原因是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相对比较差,不加仔细分析就动手做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呢?杨老师的这节课诠释的就比较好。比如在巩固练习题第一题中,她先让学生通读整道题目,找出相关的信息;再把信息进行整理,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 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在这样的训练下,学生分析问题的自觉性得到了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许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杨老师抓住了评价的时机,课堂评价及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你们看的真认真,记的真仔细,观察真细心。评价真挚而诚恳,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比如:谁能更清楚的说一说,你们说的真完整,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杨老师评价时不只是简单的判断或褒奖,而是注重具体引导。

孙颖老师:本节课上杨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的内涵,根据学生的特点调动了多种感官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比如在引导面积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跟随动画边看边摸书面、桌面,紧接着又有对比的摸水杯侧面这种曲面,从而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说出“平面、曲面都有面积”这一概念,直观而自然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

        对于“从众多平面图形中,为什么选正方形最为面积测量单位”这一难点,杨老师以生为本,创造性地自制了教具,在灵活高效的利用多媒体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个小组实操探究活动,调动了全班每一名同学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身体会了正方形于其他图形的优越性,帮助了学生将难点轻而易举的突破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研心得篇

张立艳: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让学生逐步理解什么是面积,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用什么样的图形去度量面积大小。学生学的很扎实,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面积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深刻感知必须是封闭图形才

杨帅:本节课层层递进,从触觉,视觉到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从抽象到形象对面积有了一个清楚认识。并且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们对面积的认识更深刻,既提高兴趣,又提高学习自主性。王东梅:今天听了杨婧伟老师《认识面积》这节课,收获颇多。首先,这节课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中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积累数学经验。再次,本节课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葛春玲:杨老师的这节课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面到面积让孩子逐步去思考体会什么是面积再探讨如何判断面积大小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教师的课堂评价干净利落,教态自然大方,很让人赞叹。

孔少敏:杨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这节课整节课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通过丰富有效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很好地认识了面积这一概念。今后我在讲课时和学生互动中,要善于即时而准确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对于回答中的亮点作出积极评价,对流露出的困惑有针对地给予反馈和帮助,让学生适时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爱、信任和期待。

李雅欣:今天,听了杨婧伟老师的数学课,让我受益颇丰。我反思自己平日的教学,有了以下收获:1.杨老师的课程设计环环相扣,由简入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自主掌握了知识。在课堂上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眼看、手摸、心想几种感官的参与,用实践带动思考,成功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这一点正是我需要多努力的。2.杨老师的课堂上还有一大亮点就是言语简明扼要,在简洁的同时又不失重点。这是我的一个弱点,课上经常怕学生不理解,就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话,造成课堂的拖沓,影响教学进度的同时也让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无心听课,失去兴趣,让差生更加依赖我的提醒,致使课堂效率直线下降。3.杨老师对学生的日常规范要求深入课堂,无论是学习用品的摆放还是坐姿,她总是会及时提醒,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4.在练习过程中,有一个地方还值得我学习,就是学生理解的方法,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为了赶时间,都会选择自己读一遍题,但是总会有孩子不认真听,造成问题没读懂就要开始思考,杨老师的方法很有用,让学生读题,自己说说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明确目标和步骤,行动自然也就说顺利了,我在数学教学中也应该多用这个方法,给学生自己理解的时间。

王丽娜:今天听了杨婧伟的课,心理挺满足,真是一堂好课!首先杨老师的语言表达清楚,不紧不慢。教学过程特别清楚,尤其是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测量面积的大小,有观察,有合作,教学秩序井然!其次,教学过程着重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在观察,比较,合作探究中,得出什么是“面积”以及“测量面积大小的标准”,而不是急于得出结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深入思考。再次,学生回答问题语言完整,逻辑强,跟老师的长期训练有关系!

刘佳欢:今天听了杨老师的课,我的收获很大。我认为我最需要学习的是沉稳的应对课堂出现的问题,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继续发问,继续去引导学生,也应该让孩子发言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语言。我在把课堂放给学生,让他们去发挥这件事上做的还不够好,而不应该害怕掌握不住课堂,把他们握住,只有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成长。

王小丽:今天的这节课中,杨老师不仅让学生听,让学生看,更让学生做和让学生亲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在今后的数学课中,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冯巍: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听到有些老师抱怨“我将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讲,学生还错!”教师兢兢业业地工作是值得肯定的,但这是不是也反映出教学方法的不当?问题在哪?如何解决?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如何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校杨婧伟的课上,这些问题都有效地解决了,我也收获了许多启示。教师层面:1.教学环节遵循学生认知特点,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语言简洁,课堂严谨。2.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学具有效应用,课件的示范,学生动手在课件上反馈,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3.注重养成习惯的培养,随时提醒学生放好学具,细节处呈现出严谨。4.注重审题的培养,还能让学生将解题进行分步从而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几步简单问题解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听课之后感悟最深的是教学需要经验,但教学不仅仅需要经验,还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融入新的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也许是教研的奇效吧。

臧秀敏:本节课教学设计处处可见杨老师的匠心巧思。教学环节层层深入:1、通过从熟悉的生活中提炼出“面”,通过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感受物体面的存在,这些环节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活动,区分周长和面积。接着出示一个不封闭的图形,通过课件演示感受它的面积无限大,无法确定。从而对面积的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在比较面积大小这一环节,观察法,重叠法一带而过,重点探究用参照物比较法,因时间关系,平铺三角形和圆,采用课件演示直观形象,而摆小正方形这一普遍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印象深刻。充分体现了本学期数学的校本教研主题——重视思维过程,培养数学思考能力。也正源于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闪现。

王晔:这节课在我看来,是一节非常难的新授课。对老师来说,难讲;对学生来说,难理解。杨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循循善诱,一步一步推导,让学生自己把知识点说出来,总结出来,在学生说的不太好的地方,再加以指导,我觉得这点非常好,让这节课不再那么难,而是很有意思。这点很值得我学习。

彭慧英:今天听了杨婧伟老师的课确实感到很惊艳,感觉孩子们确实是在老师的引领下一步步的探究新知,锻炼了数学的思维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通过观察,摸一摸,摆一摆等活动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整堂课同学们兴趣盎然,在快乐中获取了新知识。

尹如欣:今天听了杨婧伟老师的课,感悟颇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杨老师的课从导入开始,结合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们了解身边存在的实物,对于培养数学思维埋下了一个很现实的种子,感知身边事物,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在授课过程中,一环扣着一环,循序渐进,从学生的触感,感知面-了解面的大小-从而引导出,面的大小就是面积,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话,清晰有条理。杨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关注到学生的常规表现,时刻提醒学生的学习习惯,勤说多提醒,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这些都是我应该时刻注意和学习的细节,并落实在课堂上。

许涵:昨天听了杨老师的课,由衷的感觉杨老师的课堂非常的稳,学生一堂课既踏实也充实,同时我自己也收获满满。

刘欣锫:今天听了杨老师的课,对我有很大的触动,通过这次课,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孩子们在自主探索中收获知识。

韩林园:今天听了杨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受益匪浅。杨老师的数学课紧贴新课标,一环扣一扣,教学环节紧凑,学生学有所得,很多点都是我作为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1.ppt制作跟杨老师一组,深知她做ppt的能力,不论是动画还是音频都处理的非常细致,能贴合教学重点,高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重思维过程杨老师的这节课,贴合新课标,每道题设计的精心巧妙。3.教学环节过渡自然。4.注重课堂行为习惯学习用品轻拿轻放,学具用完马上收回,写字头抬高。总之,杨老师的课非常精彩,需要我借鉴的地方也有很多,我会好好反观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向她学习,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时效!

李畅:主题:重视思维过程,培养数学思考能力。1.面积概念讲述清楚详细,环环相扣2.今后重视学生读题3.今后重视学习如何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4.三角形,圆那可否分组让学生尝试。

赵蕊:我今后一定要在有限的数学课堂上,在每节新授课程中,更加细致地设计教学环节,更多的与学生和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动手中动脑,实操中理解,领悟中掌握。让同学们真正的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张天太:回顾以往面积单元教学中,也发现过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在初次建立面积概念时,学生不能主动寻找相同属性的小面来度量比较面积大小,说明用单位度量的意识薄弱。比比谁的面积大,是学生自己感受单位度量,经历非标准度量来比较面积大小,感悟面积本质,实现从直观感知到非标准度量的过渡。这个问题真正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探究,建议本课题引导他们

熊伟:这节数学课听后我收获颇多,杨老师讲课娓娓道来,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观我,每次讲的时候都非常着急,想多重复几遍,以至于个别孩子吸收不好。杨老师还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前数学课上注重结果,注重做题,忽略了孩子的思考,以至于他们自己拿到后就不会了,这就是缺少思考的原因,听了三年级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我收获满满。

    翟主任也对本次教研活动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数学课上常常看到“探究新知”四个字,今天杨婧伟老师完美诠释了“新知”的学习源于“探究”。

      陈主任也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评价称本次教研活动真正验证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思维过程,培养数学思考能力”这一教研主题。

     以研促教,以终为始,方能行远。校本教研既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创新的自我更新过程。在活动中,不仅能让老师们的教学素养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也能让所有参与的教师在思考碰撞中收获了教学智慧。

阅读 27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