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故事我来讲(20)——祁县乔家堡小学联合支部,祁县东观镇乔家堡学校

我心向暖
创建于2023-03-15
阅读 4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收集人:高仰庆   祁县东观镇乔家堡学校教师


悬丝尚书 | 山涛


       山涛,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大臣、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他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才华出众。


       在曹魏时期,山涛目睹政权内部的残酷斗争,拒不出仕。待司马昭掌握政权后,他年至不惑,才开始为官,终至吏部尚书。他虽身在官场,但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做人诚信,为官清廉,勤政为民,令人钦佩。

        山涛出仕之前,家徒四壁,但他和妻子韩氏的感情很好,韩氏从来没对他有过怨言。有一天,山涛对妻子说:“你暂且忍一忍如今的饥寒,我日后定当位列三公,只是不知到时候你是否做得来三公夫人哩!”“堪公夫人”一语即源于此。后来,山涛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位列三公,但仍坚持节俭,不养婢妾,并将俸禄赏赐都散给亲戚故人。


       吏部尚书是管官员、管人事的,官员的选拔、任命、惩戒、考核,均要经吏部尚书提意见。此时,官场黑暗,贪污受贿成风,他却不为所动。他考核官员有自己的一套:首先看人品,人品端庄,是为官之本;其次是考核才能,量才录用,唯贤是举,才可以为百姓做好事。他所评定的官员受到社会各界赞赏。唐代诗人李商隐赞其为:“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权贵贾充向山涛推荐自己的亲信陆亮到吏部任职,山涛知道陆亮是个贪鄙无耻之徒,坚决反对,但晋武帝司马炎同意了,山涛无奈,就断然辞职回乡。后来陆亮大肆贪污,证明山涛是正确的,司马炎只好亲自请山涛回来。


       山涛为官三十多年,选贤任能,从不徇私舞弊。每选用官吏,都要对候选人亲作评论,供朝廷参考,并将荐拔上奏的人列名成册,时称《山公启事》。山涛任职冀州刺史时,当地风俗鄙薄,无推贤荐才之风。山涛鉴别选拔隐逸之士,寻访贤人,表彰或任命三十多人,都显名于当世。


       拒绝物质利诱,不收用贿赂,是山涛做官的又一底线。山涛身居要职,自然有不少人想通过给他送礼达到当官或升迁的目的,但山涛为官清廉,洁身自好,是一个非常讲原则的人。


       当初,陈郡人袁毅曾为鬲令,性贪而行污,以贿赂公卿而求美誉。也送给山涛丝百斤,山涛不愿接受贿赂,但鉴于当时的官场风气,不便拒礼而破坏官场“潜规则”得罪众人,于是,他命家人将真丝包好,贴上封条,悬挂于梁上,吩咐谁    也不准动用,并训诫说:“自今日起,但凡有送礼者,均以此为率。”后来袁毅的事被揭发,用槛车送京师廷尉受审,凡是接受过他贿赂的人都被追究。办案人员到山涛府上问询,见那百斤真丝仍悬挂于梁上,虽已为虫蛀,且上面积尘有铜钱那么厚,但封印完好如初,不禁钦佩山涛清廉自守。从此,人们便送给他一个雅号“悬丝尚书"。


       山涛高洁的操守源于自律,那时的名士以喝酒为旷达之举,常常饮酒过量,刘伶就是典型的例子。听说山涛喝酒八斗以上就会醉,晋武帝司马炎想试他的酒量,一次准备了八斗酒让他喝,暗地里却偷偷加酒,但山涛饮到八斗的时候,就坚决不喝了。


       太康四年(283年),山涛去世,终年七十九岁。去世时,“旧宅第仅有屋十间,但子孙众多,容纳不下。”若说山涛出仕是为了功名利禄,物质条件又何至于此?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曾盛赞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成语“璞玉浑金”说的就是山涛。官修正史《晋书》这样评价山涛:“若夫居官以洁其务,欲以启天下之方,事亲以终其身,将以劝天下之俗,非山公之具美,其孰能与于此者哉!”

阅读 4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