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十八景

天柱山人
创建于2023-03-15
阅读 35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祖师肇迹

    传说当年清水祖师从永春岵山起行,一路寻找化身之所,当他走到永春东里时,看到天柱山三盏佛火,便登上天柱山,待到天柱山时举目西望,看到官道山有五盏佛火,便移步官道山,与官道岩祖师论道,夜观鹤前狮山有七盏佛火,即到清水岩化身。后来,寺僧为了纪念清水祖师曾经留足在此,便将其塑像供奉在官道岩中。

官道留名

    官道山之得名,与湖头李光地有关,李光地官至清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官可谓大焉!传说李光地当年走陆路到泉州,必经蓬岛西侧这座大山。因此人们便把李光地走过路叫官道,山也成为官道山。

佛手献宝

    从山城华鼎岩看官道岩,有人将其看作一头大象,头额绉纹累累,官道岩所处灵脉好象一条象管。说它是一头大象,半似半不似,因象管只有一条,而数条山脉延伸,与其形容其为大象,不如将其比作佛手盖地,五指分明,官道岩犹如嵌在手指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

狮穴锺灵

    古传官道岩所处位置为狮穴,岩正建在狮口处,地灵佛显,想当年一定香火旺盛,附近村民才会到此迎香请火。现在安溪芸美、景坑一带僧道做功德请神,务必呼请官道岩祖师。旧时的官道岩分明倒废于地质灾害,从发掘出来古瓦、残砖以及明晚期的青花瓷,可见旧时官首岩比现存遗址大,且装修华丽。现存官道岩遗址既小且十分简陋,是后人所重建,用乱石垒成,大约十多平方,为佛像遮挡风雨而已。


灵通清水

    官道岩位于官道山右侧上方,坐向丑未兼艮坤,供奉观音菩萨、清水祖师、官道祖师,其背后巨石壁立,面前眼界开阔,其大门正对清水岩三峰,岩上方有石洞名曰鬼子硿,据传可通清水岩。

    

圣显尖峰

    华美大尖尾地势险峻,石壁间新建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时闻显圣,遐迩传扬,有僧尼常住清修。

清溪水云

    立足官道岩前,清溪胜景,历历在望,山谷河流,田园庐舍,无数烟火人家。高速公路穿山越野,高架桥如玉带延伸,春日烟云舒卷,夏日稻浪翻腾,秋日山水明辉,冬日枫叶殷红,四时风景变化,令人目不暇收。

华鼎佛光

    左望山城村,华鼎岩耸翠流丹,美轮美奂,屹立于狮山顶上的四面观音大佛,杨枝在手,普洒甘露,庇佑四方善男信女。

石门迎客

    岩右侧有一条小路通官道岩,两侧巨石夹峙,有如石门,人们称其为迎客石。

苍崖沁珠

    岩左侧大石如壁,藤萝蔓布,无论春夏秋冬,不时有水珠沁出石壁,晶莹闪亮。石壁下有小道通官道岩,供香客步步拾级而上。

石槛当路

    官道山中有一个地方叫石户槛,巨石隆起,道路狭隘,有如门槛当路,故名。

古寨闻鸡

    官道山左侧有几座古寨,即兆兴寨(俗称吊灯寨)、四角寨、许厝寨,吊灯寨尚保留石拱门和一座祖厝,其它寨都被开垦成茶园。每天早上,可听到古寨传出的鸡叫声。


灵蛇溜壁

    官道岩下方火路头,因旧时芸美、景坑一带村民迎神请火停骖于此而得名,火路头底部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樵夫行之不易,每每提心吊胆,形容此处为“溜壁蛇”,意思是要象蛇一样从壁上行走。


八戒巡山

   岩左侧古路边原有一块大石,如一头大猪,过往樵夫,啧啧称奇,故称其为猪公石,今特名其为八戒巡山。


棺材石叠

    官道岩左上方,有几块石层叠于山间,远看如一具具棺材叠放在那里,阴森可怖,故称之为棺材石。


    

桐洋茶香

    从蓬岛进入官道山首站为白桐洋,亦称白腊洋,顾名思义,其地名与此处旧时盛开白桐花有关,每年四月,桐花盛开,满山皆白,如点亮一枝枝白腊烛。现存桐花寥寥可数,满山遍野都是茶果园,层层叠叠,茶香沁鼻,金果挂枝。

枝枝朝圣

    官道岩左下方路边有一棵松树,苍翠笔直,伸出的树枝居然朝向清水岩,人们称其为枝枝朝圣。

红益星火

    官道山底部左下方有古村落红林、益岭,早时蓬岛村民居住于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罗贯中描述的隆中,既幽且隐。由于这里地理位置隐蔽,便于掩护,当年红军曾在红林开设印刷所、枪械修理所,星星之火,点亮于此。由于泥石流冲击,此地村民2005年回迁至蓬岛另建红益新村。其处尚留有古厝数座,可供人们参观。

    

阅读 35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