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一:中介违规操作给消费者带来违约违法隐患
经营贷根据有关要求必须用于生产经营,银行会与消费者在贷款合同中约定贷款用途。但不法中介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帮助消费者获得银行贷款资格,不仅涉及骗贷,还通过“转贷”操作帮助消费者违约使用贷款资金,若银行发现消费者未按照约定使用贷款资金,最终消费者将承担违约责任,不仅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还有可能影响征信,得不偿失。
风险二:“以贷还贷”“转贷”操作存在资金断裂风险
经营贷与住房贷款在贷款条件,利息,资金用途,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比如,经营贷还款期限较短,还款要求大不一样,且多数需要一次性偿还本金,借款人若无稳定收益,贷款到期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断裂的风险。
风险三:“转贷”操作存在信息安全被侵害的风险
消费者选择贷款中介的“转贷”服务,需要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重要信息提供给中介。部分不法中介在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之后,为谋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消费者信息,侵害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权。
在此,我行呼吁广大金融消费者,认清转贷操作的不良后果和风险隐患,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是防范不法中介虚假宣传,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要警惕不法中介隐瞒不利信息,只谈诱人条件的虚假宣传的欺骗和误导。
二是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咨询,警惕不法中介的套路陷阱。要合理评估个人或者家庭的实际情况,若有提前还贷或其他金融需求,应向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咨询和了解。学习金融常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造成财产损失。在办理金融业务时,不随意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号,财产情况等重要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风险;不轻易登录不明机构网站和转发的链接;不轻信自称某金融机构的陌生来电,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甚至造成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