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窑址“活”了!只因他们来了……

BAEK
创建于2023-03-15
阅读 1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水耕先浸草,

春火更烧山。”

 

千年之前,

当诗人杜甫乘船途径湘江时,

面对石渚烧窑的盛景,

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然则这样的烟火盛景,

仅持续了两百多年,

迎接长沙窑的,

是长达千年之久的沉睡。

 

今天,

一群孩子的到来,

让这座千年古窑再次“活”了起来。

     “太震撼了,踏入窑址,半个山坡大小的龙窑瞬间占满了我的眼眶!”刘同学有些激动,“我眼前甚至出现了千年前窑工们烧窑的情景。那一刻,我忽然就明白了,china,就是China。”他声音逐渐高亢,甚至用手比划起了当时的情景,“这大概也是活动的意义所在。”

 原来,刘同学这次来长沙是参加5天的研学。

本是抱着应付的态度,

却被当天陶瓷研学的课程触动了内心。

 

究竟是什么内容的研学课程,

让这位中学生有如此深刻的感悟?


趣:探秘,你敢吗

 

“陶与瓷有何不同?”

“窑为何会建成龙的样子?”

……

带着这样的疑惑,

这群孩子去到了铜官窑遗址。

大汉国际工匠院陶瓷学院的方院长

是本次研学活动的课程老师。

他是益阳陶瓷艺委会副秘书长,

也是铜官陶瓷行业会员。

 

方老师在当地算是“陶瓷通”。

当天,

他领着孩子们近距离观看考古挖掘现场、区域窑场制瓷遗迹,

用一个个小故事,

声情并茂地将制瓷过程绘入了孩子们的脑海。

       “通过任务卡和方老师的讲解,我更系统地认识了龙窑的制瓷工艺、也了解了先辈们探索制瓷技术的艰辛。”叶同学兴奋地指了指她画在任务卡上的龙窑平面图,“我很期待,下午要做龙窑!”



做:建窑,来真的

 

光说不练,怎能有更深入的体会?

有了上午“研”的基础,

孩子们显然信心满怀,

个个摩拳擦掌,

准备重现“龙窑”辉煌景象。

 

一阵欢呼声中,

大汉国际工匠院陶瓷学院“龙窑”制作开始啦!

 

捏、盘、擀、粘……

朝向、结构、元素……

稳固性、实用性、美观性……

要考虑的东西还挺多,

龙窑制作并不简单呢!

 

小组合作

老师指导

同学帮助

……

 

一个下午

一份专注

一颗匠心

……

 

终于,龙窑建成啦!

在这里,用自己的双手,

与历史完成了一次时空对话!



悟:china,就是China

 

南青北白长沙彩。

通过研学,

我们不难了解到,

长沙窑瓷器是第一位身披彩衣,

诗画文气与市井人气兼具,

踏出老龙窑,

飘洋过海去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洋气”俏佳人。

 

千年之前,

在那个繁荣盛世,

长沙彩就已经是中国的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

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

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工匠精神,可学而至。”

大汉国际工匠陶瓷学院,

正践行着这样的理念,

以那一簇簇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窑火,

燃起孩子的爱国之志;

以那一湾湾栖息在半山坡上的窑址,

唤醒孩子的文化自信;

以那一个个灵动烂漫的泥塑作品,

筑起孩子的追梦之路。

阅读 1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