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早就想去红岩岭风景区的玉皇洞看看,一直没有去成,赶上今年景区有免费活动,必须的去参观。下午2:40开车出发,3点50到达红岩岭自然风景区。景区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部的岔口乡,为秋林山脉腹地,是山西省平定、盂县与河北省井陉县的交界结合部。新建的苇泊——杨树庄二级公路直达景区,交通十分便利。其高山区域为平定县国有秋林林场,中低部有岔口乡的主铺掌、主铺庄、秋林、大前等小山村及十多个以掌命名的山庄窝铺。
红岩岭,传为王莽追刘秀之岭,又称红岩寺梁,起于秋林村南掌梁上的头凤要咀,境内终于主铺掌村后山上的三县垴,西南--东北走向,海拔1200多米,绵延四十余里,沿途峰叠峦聚,望去呈红色,古称“四十里红岩寺大梁”。
开车直接到达停车场,交了10元钱的停车费。站在服务区四处瞭望,风景区群峰隽秀,松柏青翠,瀑布悬天。红岩岭自然风景区玉皇洞置于太行山红岩岭山脉腹地,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北部的岔口乡主铺掌村西北凤凰山半腰,海拔1100米,受太行山喀斯特地貌影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这座独特溶洞塑造成规模宏大、奇特壮观的地下艺术宫殿。风景区最大特色是有数十个之多的溶洞,“红岩寺梁内为空”的说法流传已久。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村民们就发现了山里的溶洞。然而,由于落后与贫穷,美丽的溶洞见于世人整整推迟了60年。最初只发现了长度一百多米的一号洞,本世纪初探出了二号洞,2013年又陆续探出了三、四、五、六号洞,六洞基本平行相连,洞内遍布钟乳石塔、石柱、石笋、石幔、石花、石帘等,可谓天成地就,鬼斧神工,溶洞定名为“玉皇洞”。主洞四号洞气势磅礴,富丽堂煌,地蕴天成的钟乳石像形状各异、神态逼真,将其命名为“灵霄殿”,并依各洞洞形和钟乳石状况,将其余洞命名为“龙宫”、“瑶池”、“罗汉庭”、“佛祖堂”。此外还有主铺掌村先人初来时即生活的先居洞,东北山上的藏粮洞,树木掩隐,洞内宽阔,曾为抗战时期八路军藏粮之处等众多溶洞。
在景区入口扫码小程序,登录山西省A级景区门票2023优惠活动,刷省份证后,售票处查了一下是否交了停车费,然后开了三个人的游览票,我们沿登山石阶开始上山,上山路是石台阶,不太好走。大约半个小时穿过树荫来到凤凰山腰的溶洞口。洞口挂在陡如刀削的崖壁上,刻着“玉皇洞”三个大字,压抑的洞口让人望而生畏。工作人员验票后进洞,洞内冬暖夏凉,四季恒温14摄氏度,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每立方厘米达8-16万个。洞体结构“峡、宫、殿、庭、堂”等俱全,可谓天成地就,鬼斧神工。洞内的开放部分安装了彩色灯光,与各种石笋石花一起构成了奇幻瑰丽的景观,观赏和摄影都十分合适。在彩灯的折射下,奇石林立,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洞内四周钟乳倒悬,石笋擎天,宫庭楼阁,造势奇特,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溶洞酷似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描绘的龙宫和天宫,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亦将溶洞定为“玉皇洞”。
据考察,此地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着厚实的石灰岩。以后海底上升形成陆地,石灰岩藏在地壳里,约在亿万年前的冰河期,地下水下降,溶洞干涸,雪水滴落,慢慢地形成石灰溶岩,形成喀斯特溶洞。洞内的化学沉积物十分丰富,有滴水、流水、渗透水、停滞水和飞溅水五种沉积类型,30多种形态。在亿万年漫长的地质演变中,随着地壳运动的多次抬升与相对稳定之过程,通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古水文地质等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即通过渗透、沉积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等地质作用过程,形成了玉皇洞洞体结构和丰富奇特的岩溶景观。有滴水沉积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鹅管等;有流水沉积形成的石瀑布、石幔、石旗、云盆等;有停滞水沉积形成的穴珠、月奶石、石灯、莲花盆等;有渗透水沉积形成的石枝、石盾、石榴、石珊瑚等;有飞溅水沉积形成的石毛、石葡萄、石银耳、石珍珠等,确为亿万年沧海桑田形成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玉皇洞蜿蜒曲折,熔面嶙峋,支撑交错。洞内景色绚烂多姿,琳琅满目,美妙如画。石笋、石幔、石帷、石花、石柱美不胜收,石禽、石兽、石佛、石仙惟妙惟肖,石花、石果、石蘑菇、石葡萄晶莹透亮。洞顶钟乳石有似鸡冠、风仙类花型,洞壁有似石乳幔帐、石果结实,深处又似有群山叠起、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底部石笋奇幻多姿,各种造像出神入化,形态各异,神态逼真,实为博人的自然艺术宫殿。
一号洞即龙宫,为由东向西的长条状洞体,长100多米,宽5--9米,高3--5米,总面积900多平方米。洞内遍布钟乳石,多数路段仅容一侧身人通过,沿途石柱、石幔、石笋密布,石龙、石鱼比比皆是,洞顶钟乳玲珑晶莹剔透。主要景观有诚心石、龙宫帘、一线天、翼龙石、三十米画壁、倒龟石、龙钟。
沿着狭窄的过道进入二号洞,即“水晶宫”,长170多米,宽6--10米,高3--6米,总面积1200平方米。洞内景观触手可及,钟乳石笋上下交接,石幔珠帘悬挂两壁,奇石景观密密麻麻,似大海深处的无限美景,犹如西游记中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主要景观有龙王石、哮天犬、仙草、化龙池、石花顶 、水晶宫、定海神针、带鱼将军等。此处的钟乳石,也是目前华北地区发现溶洞中密度最高的钟乳石。
过了水晶宫向上爬行进入三号洞即瑶池,呈椭圆形,高3--8米,长22米,宽12米,面积200多平方米。洞顶石花、洞周石帘奇特壮观。瑶池倒影更为好看,其洞中全景尽收池中,交相辉映,亦真亦幻,气象万千。主要景观有:金枪鱼石、盘蛇石、情人石、瑶池倒影、石花彩带、王母宫、龙宫口、海象石、寿桃石、老君炼丹炉等。
四号洞即凌霄殿,为一椭圆形大石殿,长60多米,宽35米左右,高20--25米,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大殿入口两壁密布石花,殿内富丽堂煌、气势磅礴。入洞后步步而上,大有登天之势。全殿大体分三个区域,即东南石幔区、东北石塔区(主区)、西北石柱区。东南石幔区岩壁上布满石幔、石花,奇形怪状、琳琅满目,壁下有数堆石笋、石柱,壁前数块巨石,形如大象、魔王;东北石塔区为溶洞精华,众多石塔正看为一景,侧看则又一景。其主塔像高近7米,在第一观景台附近近看像观音,远看如关帝,其脚踏麒麟,背靠龙王,左有月老树,右有莲花台,威风八面,气势辉煌;西北石柱区为全洞最高点,上百尊石柱错落有致,犹如众仙荟萃。在大殿的正壁上,石幔层层,石帘重重。正偏西壁上,隐有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像,令人充满想象,富有遐思。另在大殿西南角有一太极池,池中倒影美丽异常,站在不同角度则反映出农庄和城市两种奇特的人间景色,是为洞中景观一绝。
过道仅仅能通过一人,慢慢向下转弯,曲曲折折来到五号洞即罗汉庭,洞体为一长条形,长120多米,宽12--18米,高10--15米,总面积1800平方米。在其起点拐角处,有一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小庭,庭内密布石柱,如罗汉荟萃,故将其命名为五百罗汉庭。离庭前行,遍地有钟乳石花,名曰“葡萄树”沿洞数十米内两侧壁上,成团叠聚的大小石花广布石壁,大者乃锦锈花团,小者为石壁银花,在各地溶洞中极为罕见。
红岩岭自然风景区玉皇洞,无论钟乳石的数量还是质量,实乃华北罕见,被誉为“太行第一钟乳石溶洞,”是阳泉市以溶洞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从玉皇洞另一个洞口出来,沿着石台阶下山,大约15分钟就回到服务区,开车离开景区,沿着山谷下行,不远就到了主铺掌村。这里的南天门是主铺掌村西山上向外孤悬的一座小山峰,南北通透形成一个宽约丈余、高三丈余的大门,人们将之称为“南天门”,更为奇特的是在其旁长着一株树龄数百年的柏树,树冠形如“金鸡独立”。
风景区还有着许多红色的景点,景区内的秋林、主铺掌等村都曾是晋察冀边区平定(路北)县政府及所属机关居住地。一九四一年,赵继秋、马锡芝等八名八路军战士在反“扫荡” 战斗中,殊死阻击日寇,最后全部在秋林村南掌梁的绝壁上跳崖牺牲,党组织和群众将其安葬于秋林村北的三岔口,并立碑纪念,成为传统的革命教育基地。
出了三岔路口,开车来到红育口学校。一九五二年,转业军人张瑾瑶矢志从教,于荒无人烟的三岔路口创办红育口学校,同时还兼办民校,扫除成人文盲,被誉为“红色的山乡教师”,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张瑾瑶病逝后,遵其遗嘱安葬于学校东南山岗上,红育口学校被省政府确定为“德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