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区罗湖镇中心小学五、六年级新课标数学集体备课活动

彦彦彦彦
创建于2023-03-12
阅读 1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时间:2023.3.8

活动地点:阶梯教室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主备人:陈嫘

参加对象:五、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3月8日,我校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主讲人是陈嫘老师。

      本单元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可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是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一次重要转化,系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陈嫘老师首先谈了自己的看法,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能够直观地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立体图形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一些基本特征。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故事、实验、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切实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为后面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作铺垫。

      徐淑玉老师认为,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通过指、摸、比、剪、倒、估等操作实验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建立体积、容积单位表象,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吴思瑶老师说:“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加以强化,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空间观察、测量、动手操作等活动。教学中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多媒体演示等一系列活动,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多向交流互动。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长方体表象,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其他数学老师也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集思广益、各抒己见。

      集体备课结束后,陈嫘老师收集了老师们对这节课的建议,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并在当天进行了公开课。陈嫘老师借助学具和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认识长方体,在观察、操作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面、棱、顶点三者之间的联系。

阅读 1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